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洛阳都市圈作为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主抓手主平台,锚定“三区一枢纽一中心”发展定位、构建“一核一带三轴三圈”空间格局,突出生态都市圈特色,全面提升洛阳自身发展能级,推动都市圈内部协同发展,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形成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那么,如何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洛阳都市圈呢?我认为要在“通”字上做文章。
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洛阳都市圈作为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主抓手主平台,锚定“三区一枢纽一中心”发展定位、构建“一核一带三轴三圈”空间格局,突出生态都市圈特色,全面提升洛阳自身发展能级,推动都市圈内部协同发展,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形成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那么,如何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洛阳都市圈呢?我认为要在“通”字上做文章。
首先,思想要相通。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是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围绕发挥洛阳副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要素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洛阳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转型跨越裂变期、特色优势彰显期、风险挑战交织期等“四期碰头”时期,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高质量推进洛阳都市圈建设,720万河洛儿女才是这个主战场的主力军,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广泛采取宣传宣讲、集中教育、舆论引导、氛围营造等多种形式,切实把全市人民的思想做通。思想通则百通,只有全市720万人民想通想明白了,才会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实干争先,汇聚起全市人民热爱洛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洛阳都市圈的磅礴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其次,上下要贯通。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是省委省政府站位世界潮流、国家战略、河南大局,着眼历史进程、客观实际、发展趋势,从更宽视野、更深层次,更大力度、更实措施,对洛阳发展把脉问诊、谋篇布局、指路明径,既深入分析了洛阳发展所处的方位,又明确提出了洛阳未来发展定位、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的《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科学规划了洛阳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充分表明省里对洛阳发展始终高度重视、给予厚望。高质量推进洛阳都市圈建设,市县乡三级,从上到下,各有各的职责与担当,因此,必须做到上下贯通,各履其职。对上要积极主动沟通对接,特别是政策沟通对接、信息沟通对接、资金沟通对接、项目沟通对接,对下要研究谋划沟通衔接,用好省里赋予的发展自主权,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再次,左右要融通。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是要推动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5市一体化发展,主要包括洛阳和济源全域、焦作的孟州市、平顶山的汝州市和鲁山县、三门峡的义马市、渑池县、卢氏县,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其中生态涵养区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约1060万,地区生产总值约7200亿元。洛阳都市圈与郑州都市圈联动影响的叠加区域包括郑州的巩义市、登封市,焦作的沁阳市、温县、博爱县。洛阳都市圈辐射三门峡、平顶山、焦作等豫西北地区,联动晋东南地区。因此,建设洛阳都市圈,不仅是洛阳一地之事,相关地市也都要融入进来,联通起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洛阳都市圈的八个“兄弟”只有思想相通、政府相通、企业相通、民心相通,才会有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是洛阳都市圈建设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构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携手应对共同面临的风险挑战,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李国强 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