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不乱
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47岁的仁宗突然病倒,使文彦博的急智和果断得到了集中表现。
仁宗赵祯是《狸猫换太子》这部传奇剧中太子的原型。他是真宗之子,生于公元1010年,从13岁即位到54岁去世,在位共41年,是一位性格宽厚、爱护百姓的好皇帝。据《宋史》记载,仁宗本为李氏所生,却被刘德妃窃为己子,即位后,他仍认刘后为生母,李氏到死也未能母子相认。直到刘后死去,仁宗才知道内情,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
至和三年正月的一天,仁宗突然病倒,与外界隔绝了联系。当时,文彦博和富弼同为宰相,他向皇帝的随侍太监史志聪询问病情,史志聪却称“禁密不敢漏言”,拒绝回答。
按照惯例,史志聪是对的。可是当时的情形,已不能按惯例来处理了:仁宗无子,事先也没有立储君,一旦暴薨,后果不堪设想,弄不好国家就会陷入危乱之中。因此,文彦博怒斥史志聪:“你是服侍皇帝的,却不让宰相知道皇帝的起居情况,想干什么?从现在起,你要随时向我们报告皇帝的病情,不然就按军法处置你!”
随后,文彦博又与同为执政大臣的富弼、刘沆(音hàng)商议,从当日起吃住在禁宫,以随时处理突发情况。史志聪又以没有先例为由反对,文彦博说:“此岂论故事时邪?”将他顶了回去。
事实证明,文彦博的预感是正确的。一天深夜,开封知府王素请求入宫,说要告发一个谋反阴谋。文彦博唯恐有变,不开宫门,让他等天亮再说。次日弄明白了,原来是一名守卫宫禁的士卒告发上司都虞侯图谋叛乱。
此事非同小可!文彦博详细查问,才知道这名士卒是借机诬告。都虞侯由皇帝亲自选拔,负责保卫皇帝的生命安全,如果此时将他停职审查,谁也难保万无一失。于是,文彦博命人将诬告者面部涂黑,推出斩了,不让人们知道他是谁。为避免“专权”嫌疑,他又特意请刘沆也在判词上签了名。
请刘沆签名,一点儿也不多余。后来,刘沆向仁宗告密,说文彦博在皇帝病重期间擅自斩杀告反者,阻止对谋反大案的追查。文彦博真英明啊!他不作辩解,只拿出那份有刘沆签名的判词给仁宗看,就“帝意乃解”,什么事儿都没有了。
北宋在钱币制度上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推广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以代替铁币。起初,各地的政策大多是交子和铁币同时流通,有些官员却急于求成,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推行交子,便奏请朝廷废止长安(今陕西西安)的铁币流通。当然,这个奏请未获批准,不过消息已传了出去,在当地百姓中造成恐慌。大家争相用铁币购物,商家则宁愿罢市也不肯接收,市场乱成一锅粥。
这时,文彦博的智谋又派上了用场。他拿出自家的上百匹丝绸,交给长安丝绸店的老板代卖,并提出只收铁币的要求。自此民心安定,市场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记者 张广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