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宏智老人在指点刘幽求墓前石柱上的弹痕。
刘幽求何许人也?许多人并不清楚。事实上,他在铲除韦氏集团、辅佐唐睿宗复位等重大事件中发挥过关键作用,为大唐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因受同僚忌妒,61岁那年,他连续被贬,死在被流放的路上。
相传刘幽求死后被葬在孟津县送庄镇凤台村,该村凤凰台上字迹漫漶的石碑,即为纪念这位大唐“徐国公”所立。
时势造就英雄
在投靠李隆基之前,刘幽求的运气不太好,当然,这和他的脾气有关。
公元655年,刘幽求出生在冀州武强(今河北省武强县)。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刘幽求就是这样一位热血男儿。他满怀报国之志,经过多年苦读,终于在武周圣历年间考中进士,被授四川阆中尉一职,那年他已45岁。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大年纪才考中进士,起步太晚;仕途从当一名小县尉开始,起点也太低,他何时才能熬出头啊!
估计刘幽求也是这么想的,在阆中尉这个九品职位上,他干得很不开心。本来嘛,唐代进士科以诗赋取士,非常难考,“诗囚”孟郊考了三次才中第,“诗圣”杜甫则根本没有考中。刘幽求45岁能中进士,已经很不错了,至少说明他在诗歌方面是才华出众的。
可是,好不容易考中进士了,还要到基层接受锻炼。朝廷通常授予新中进士县尉之职。这是个九品芝麻官,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王之涣等都在县尉的位置煎熬过。为什么这么说?县尉的工作太难做。他们既要看县令等各级上司的脸色,又得直接向百姓催征钱粮、抽抓壮丁,读书人谁愿意昧着良心干这些事啊!孟郊就因无法胜任,被罚半俸。边塞诗人高适也因不肯逢迎上司、鞭笞百姓,最终辞官。对此深有体会的杜甫,更是写下了“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诗句。
刘幽求硬着头皮当县尉,本来就够委屈的了,上任不久,又遇上司刁难,“刺史无礼”,他哪里受得了这个,立即拍了桌子,愤然辞职。
还好,刘幽求虽心高气傲,却不自弃。过了一段时间,朝廷重新授予他陕西朝邑尉一职。虽然还是当县尉,好歹换了地方,刘幽求在面子上也过得去。这次,他调整了心态,积极参与各项事务,很注意与别人搞好关系,把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公元705年,武则天退居上阳宫,宰相张柬之与左、右羽林将军桓彦范、敬晖等迎唐中宗复位,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却放过了武三思。刘幽求不顾人微言轻,提醒他们:“不杀武三思,诸位将死无葬身之地!”桓彦范等人不听,只是一笑置之,不久果然都为武三思所害。由此可见刘幽求的远见卓识。
公元710年,皇后韦氏毒死中宗,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唐少帝。她没有婆婆武则天的才干,却权欲熏心,要效仿武则天称帝。李隆基忍无可忍,决定与姑姑太平公主联合铲除韦氏集团的势力。
山雨欲来,刘幽求敏锐地嗅到了政变的气息。他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投到李隆基麾下,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终成一代风云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