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胆忠心为主
很快,刘幽求凭借过人的胆识,成为李隆基倚重的左膀右臂。
起事当夜,李隆基发动兵变,众人尚在犹豫。二更时分,刘幽求看天空流星散落如雪,大呼:“天意如此,机不可失!”于是对宫城发起总攻。很快,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以及韦姓外戚全部被诛,少帝当即让位。为安定内外,“连夜又发敕令百余道,皆出自刘幽求之手”。
皇帝的位子已经腾出来了,由谁来坐?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李隆基虽然着急,但作为自家人不好明说,还是刘幽求大声疾呼:“众约今夕共立相王,何不早定?”相王就是李旦,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再三推辞,不肯登基。刘幽求力谏:“从前相王已登皇位,众望所归,今人心未靖,国难初纾,相王岂得守小节?请早继位以镇天下。”李隆基也来相劝,李旦才“不情愿”地复位称帝,即为睿宗。
睿宗复位后,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立谁为太子?按制应立长子,即宋王李成器,但若论功应立三子,即平王李隆基。睿宗一时难以定夺,十分苦恼。李成器和李隆基两人则相互推让。此时,又是刘幽求极力进言:“能除天下大祸者,当享天下大福。平王功劳最大,德亦最贤,自应立平王为太子。”众人深以为然,于是李隆基入主东宫,成为太子。
在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争斗中,刘幽求吒咤风云,杀伐决断,显示出超常的才干,也为他捞足了政治资本。他从一名小小的县尉被破格提拔为中书舍人,参与朝廷机要事务,睿宗又升他为尚书右丞,封“徐国公”,并赐他金铁诏书,称“子子孙孙,传国无绝。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
从这里可以看出,睿宗李旦对刘幽求是十分感激的,赐他免死铁券,已是当时的最高奖赏。
可是,皇帝家的事从来没那么简单。忠心耿耿的刘幽求因介入太深,很快就为自己招来了麻烦。
太平公主深受哥哥睿宗信任,在朝中大量培植党羽,宰相多由她来任命。眼看李隆基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刘幽求站了出来,劝李隆基及早下手,除掉太平公主,以免酿成大患。李隆基何尝不知道姑姑的野心,只是对方势力太大,自己不敢轻举妄动罢了!刘幽求知道他的顾虑,声言整个行动已经部署妥当,只待一声令下,即可发兵。
然而,这次密谋不知为何被泄露了,太平公主勃然大怒。李隆基为了自保,只好把罪责推到刘幽求身上,将他问了个“以疏间亲罪”,流放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
公元712年,睿宗退位,李隆基当了皇帝,即唐玄宗。他一举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将刘幽求官复原职,召他回京主持军国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