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二里头在考古学界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这一称呼因何而来?“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21日下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系列讲座的其中一场在河南博物院举行。通过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许宏对二里头遗址的讲解,相信您就能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了。
二里头是华夏文明从多元到一体的节点
在考古学界,夏朝及夏商分界历来有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属于夏朝还是属于商朝。许宏说,根据文献记载和发掘出的文物论证,二里头遗址很可能为夏都遗址,但也不排除为商前期都邑的可能。
在许宏看来,东亚大陆正是到了“二里头时代”,才正式拥有了可以与其他文明相提并论的文明实体。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化一起,构成了华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二里头都邑,就是当时的“中央之邦”,二里头文化的诞生地——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也因此成为“最早的中国”。
“如果说华夏文明是‘多元一体’的,二里头就是华夏文明从多元到一体的节点。”许宏认为,在二里头,各种制度都开了先河,二里头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
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出的东西,几乎都是中国最早的
二里头都邑是怎么规划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又是什么样的?许宏为大家进行了描述。
许宏说,在“二里头时代”,掌握王权的人身居形如四合院的宫城,宫城外有城墙。那个时代已经出现了双轮车,双轮车可在井字形的道路网上行驶。在途中,乘车人可看到铸铜、制陶、制玉、制骨等作坊,在各个作坊内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宫城外较缺水的田地会种植蜀黍,水量充足的地方会种植水稻。“当时,农业种植已经多元化,五谷丰登。”许宏说。
尤其让许宏感到自豪的是,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出的东西,几乎都是中国最早的。他举例说,最早的城市道路网、最早的宫城、最早有中轴线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青铜兵器、最早的双轮车和最早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都邑……
对于“最早的中国”,许宏还特别提到了铸铜作坊。他说,因为王权的独占性,当时除了二里头,别的地方是无权开设铸铜作坊的,“不仅没有权力开设,更没有能力开设”。许宏说,因此二里头的作坊区,可算得上中国最早的科技产业基地!
二里头宫城是人找到的也是学术思想“找到”的
从1996年博士毕业至今,许宏已与二里头遗址打了20年交道。在这20年里,2003年发生的一切让他印象最深。那一年,他40岁;那一年,非典爆发;那一年,二里头遗址有中轴线的宫殿建筑群,即中国最早“紫禁城”的遗址被发现。
许宏认为,二里头宫城是他们找到的,也是学术思想“找到”的。对此,他解释说,20年前,他在写论文时,就梳理过中国早期城址的资料,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判断:具有权力中心功能的中国早期城市,其外围是否盖城墙,在东周以前尚未形成制度。
除了二里头,在殷墟、西周都城丰镐遗址都没有发现城墙,但作为王权中枢、王室禁地的区域不应是开放的,一般都有防御设施,以形成封闭的空间。
在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中,许宏始终坚持这种判断。“庆幸的是,考古发掘证实了我的判断。”许宏说,他认为二里头宫城不单单是他们找到的,也是通过学术思想“找到”并得以论证的。
这些故事鲜为人知
20年都在与“最早的中国”打交道,这不是谁都能遇到的。在讲座中,许宏特别和大家分享了许多考古发掘背后的小故事。
●拍照看天
要了解考古发掘现场的全貌,必须得进行航拍,可以前没有无人机,怎么办?为了省钱,许宏和同事只能将相机固定在租来的氢气球上,并让工作人员在下面拉着线进行拍摄。没风还好,一旦遇见三级以上的风,不仅拍摄的画面无法使用,连相机也会摔下来。
●30元回收中国最早的青铜戈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很多国宝级的文物。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戈是考古人员多年前从一名老农那里回收的。许宏说,这件青铜戈是那名老农帮人挖地基时发现的。后来,那名老农想把这件青铜戈卖了买烟,结果其嫌卖的钱太少,就把这个宝贝送到了考古工作站。
“我们奖励了老农30元,老农特别高兴,我们也特别高兴。”许宏说。
5中国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预计2019年建成投用
许宏说,历经几代考古人50多年的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但这只是冰山一角,“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就像愚公移山,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目前,中国二里头夏都博物馆正在筹建。对此,许宏觉得非常欣慰。他表示,能够再发掘是建设博物馆的前提,因此在实际考古发掘过程中,他一直坚持的理念是“所有的发掘,对文物的破坏程度一定要最小,要尽可能地保留下来,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中国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预计2019年建成投用。届时,人们可以完整地了解二里头遗址,感受华夏文明。(洛阳晚报见习记者 张庆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