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诗经》里的爱情花(文学背后的牡丹)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 河洛广记  来源: 洛阳网 2025.04.08 07:58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核心提示: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虽然牡丹礼让群芳,待到暮春才迟迟开放,但架不住它自带王者风范,总有人忍不住拿它和其他花作比较。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虽然牡丹礼让群芳,待到暮春才迟迟开放,但架不住它自带王者风范,总有人忍不住拿它和其他花作比较。比如唐代洛阳籍诗人刘禹锡有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不惜开罪芍药和荷花,也要表达人们对牡丹狂热的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喜好,牡丹却风靡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就连声称独爱莲花的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也得承认,“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其实,牡丹并非一开始就是花王,它也有开在山野间无人识的低谷期。先秦时期的牡丹,甚至没有专属名字,委屈巴巴地顶着“芍药”的名字出道,扮演男女定情的爱情花。

  牡丹曾名“木芍药”

  《诗经·郑风》有云:“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说的是春日上巳节,郑国有对小青年到河畔游玩,小伙儿把芍药送给姑娘当定情信物。

  有人认为,诗中的“芍药”不是草本植物芍药,而是“木芍药”——牡丹。

  牡丹乃多年生木本植物,因其和芍药花形相似,花期相近,古时曾被唤作木芍药。郑樵《通志》有云:“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

  《诗经》成书于东周时期。当时的郑国都城郑城(今新郑)离周王城洛阳很近,当地过上巳节的风俗也与洛阳相近。

  《周礼》记载,逢上巳节,周天子会指派女性神职人员香汤沐浴,祭祀婚育之神;民间女子则结伴到河畔沐浴,约会。官方规定,春日里男欢女爱,“奔者不禁”,谁也不许阻挡有情人自由恋爱。

  上巳节起初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三月初三。木芍药暮春开,草芍药初夏开。《诗经》里的“芍药”开在三月,自当是牡丹。

  青年男女谈对象赠牡丹,或许说明,早在先秦时期牡丹已有爱的寓意。也或许拿牡丹表情意,只因其长在山野间,随手可采撷。

  牡丹早期隐遁深山,多呈野生状态。洛阳是中国野生牡丹的重要发源地,洛阳杨山牡丹是药用牡丹凤丹白的祖先。北宋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记载,牡丹起初没啥名气,“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第”,乱蓬蓬地长在路边,老百姓拿它当柴火烧。《神农本草经》将牡丹列为“中品”,称其可“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

  传说,洛阳北邙山有一对夫妻,成亲三年未生育。小两口从老鹰爪下救下一只鹦鹉。鹦鹉报恩,衔来灵芝草,妻子吃罢产子,名唤鹦哥。鹦哥十岁时,洛城闹瘟疫。鹦哥得南极仙翁指点,从瑶池盗得金丹,撒向邙山。金丹落地长奇花,乡亲们用花根熬药治好了病。因此花是王母娘娘的金丹变的,得名“母丹”,谐音“牡丹”。

  民间传说来源于世俗生活。这个故事或可佐证,正因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河洛先人才开始关注,栽培牡丹。

  洛神曾是梦中人

  牡丹之美令人无法忽视。待到两晋南北朝时期,观赏牡丹兴起。东晋画家顾恺之把牡丹画进《洛神赋图》便是明证。

  《洛神赋图》是以曹植名作《洛神赋》为蓝本绘制的爱情长卷。洛阳博物馆曾举办过“在水一方——《洛神赋图》”特展,画中的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河畔的牡丹摇曳多姿,灿烂夺目。

  曹植是曹操之子,才高八斗。公元222年,他到洛阳觐见魏文帝曹丕,在洛河边休息时恍惚入梦,与洛神相知相恋。无奈人神殊途,女神翩然离去,剩他惆怅伤感。

  传说,洛神是伏羲氏之女,溺于洛水,化为女神,人唤宓妃。但曹植暗恋嫂嫂甄氏,他心中的洛神是甄宓的模样。

  甄氏乃洛神宓妃的原型之一,俗称甄宓。史载,曹丕见甄宓貌若天仙,娶其为妻,但他登基后不久便赐死甄宓。

  曹植到洛觐见时,甄宓已死,曹丕把她生前用过的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离洛途中,曹植想起梦中人,肝肠寸断,遂作《洛神赋》寄托情思。

  在地愿为连理枝

  在曹植笔下,洛神是爱与美的化身。在唐代人徐凝眼里,洛神就是牡丹仙子。他的《牡丹》诗写道:“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人们发现牡丹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后有意栽培,野牡丹变作园林牡丹。洛阳牡丹大规模人工栽培始于隋,兴于唐,甲天下于宋。从唐宋至明清,牡丹被引种到黄河内外、大江南北,牡丹仙子的故事也流传民间。

  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等记载,魏夫人的弟子女夷统领群芳,被奉为花神。

  魏夫人即西晋女道士魏华存,传闻她生于洛阳,在九皋山出家修行,女夷师从她修道成仙。另有一说,女夷本就是花神,因触犯天条被贬入凡间,得道后再度成仙。

  女夷是百花仙子,统管各路花神,每神各司一花,牡丹仙子专管牡丹。另有一说,牡丹花神是花界王者,掌管所有花卉。

  明清时期,人们根据社会风俗及岁时花信的自然规律,选出了代表不同月份的十二月花神,象征牡丹仙子转世的花神有好几位:女有艳若牡丹的丽娟(汉武帝的宠妃)、痴爱牡丹的杨玉环等;男有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等。

  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天生丽质,精通乐舞,深得唐玄宗宠爱。她少时在洛阳伴着牡丹花香长大,玄宗为其在皇宫内外遍植牡丹。李白有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旷世绝恋轰动朝野,被白居易写进了《长恨歌》。诗末写道,有情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牡丹亭还魂记》里的杜丽娘,爱而不得,伤情而死,才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讲的是千金小姐杜丽娘深闺幽闭,痴恋梦里的书生柳梦梅,为情所困,香消玉殒。据此剧本改编的昆曲《牡丹亭》脍炙人口,是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的常态表演剧目。

  牡丹象征团圆美满。杜丽娘魂断牡丹亭畔,化为魂魄寻找梦中人,最后起死回生,与书生柳梦梅永结同心。从《诗经》里的木芍药,到《牡丹亭》里的梦中人,情到深处,管什么神鬼殊途,死了也要爱。正如《牡丹亭》中所言:“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为求与君相聚,付出一切也心甘情愿。(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

[ 责任编辑:潘亮 ]
返回洛阳网首页>>
伊川县举办文明乡风建设专题培训
伊川县举办文明乡风建设专题培训
  • ·孟津区横水镇:抢抓农时抗旱浇麦 全力筑牢夏粮根基
  • ·伊滨区总工会举办“书香润心·悦读愈己”心理健康主题读书会活动
  • ·西霞院街道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
  • 逛夜市,看中医!洛阳这场中医药文化夜市火爆“开市”
    逛夜市,看中医!洛阳这场中医药文化夜市...
  • ·老年人吹气球能改善肺功能吗
  • ·国家级名老中医乔振纲《伤寒论导读》新书发布暨赠书仪式举行
  • ·洛阳男子睡醒后发现右腿“罢工”,原因竟是……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洛博“彩绘陶牵手女俑”火爆出圈 ...
  • 发射圆满成功!“洛阳制造”护航...
  • 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江凌讲话
  • 在街头和浪漫撞个满怀!洛阳五一...
  • 网友反映国花路绿植过高存在安全...
  • 江凌到孟津区调研
  • 以航天精神照亮青春追梦路!陈冬...
  • 洛阳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
  • 陈冬父母亲友:希望他圆满完成党...
  • 洛阳国际传播联盟第一次会员大会举行
  • 百姓呼声
    西工区龙翔东路..
    洛龙区棕榈泉小..
    建议在邙山建设文学主题或名人主题公园
    涧河有处桥段漂浮着大量泡沫污染物?
    精彩图片
    济新高速公路项目...
    牡丹奇妙游 精彩引...
    牡丹花开隋唐城【...
    牡丹公园:打造诗...
    精彩热帖

    满园春色关不住

    油菜花开引人来

    花开迎春

    隋唐随拍
    /汝阳天心寺考
    /村戏
    /冬日取暖的事儿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