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广州最基本的城市特质。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广州不停地探索创新,“敢为人先”地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举措,多项举措创造了全国第一。
3 【回顾之六】聚焦武汉——“中国光谷”的崛起之路
【关键词】创新驱动产学研转化
【区域名片】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1988年启动建设至今,已经形成了光电子信息、生物产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中,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占据国内市场的6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被誉为“光谷”。
破解之路
路径一:“人才特区”展现磁场效应
出台人力资本作价出资政策。首创允许高新技术人才,以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和研发技能、管理经验等人力资本作价出资办企业。
实行人才居住证制度,被誉为“武汉绿卡”。国内外非武汉户籍高层次人才以不改变户籍(国籍)、不转接人事关系的形式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工作或创业,均可以享受武汉市民待遇。
开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不受学历、资历等申报条件和评审常规时间的限制,一般采用专审方式进行,且免考职称外语和计算机。
路径二:“资本特区”打造金融洼地
深化科技金融改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光谷“大船”各个零部件稳定运转,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是构建投融资核心平台。以国有平台为主导,组织上市企业、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参与,通过股权投资和产业引导投资,发起设立总额10亿元的“光谷基金”。
二是完善投融资支撑平台。武汉建立担保、创业投资等专项风险补偿机制,吸引社会主体参与,完善投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引导商业银行设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光谷金融超市;设立国有平台参与的企业互助基金等。
三是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光谷联交所为载体,开展未上市股份公司股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等试点工作。
路径三:“政策特区”推出黄金十条
2012年8月,经过反复调研,武汉推出《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诸多优惠政策,推动建立产学研体系,使制度成为创新创业的催化剂,被誉为“黄金十条”。
根据《意见》,武汉将在这片区域进行诸多创新尝试,如建立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双向兼职和流动,建设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遴选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