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广州最基本的城市特质。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广州不停地探索创新,“敢为人先”地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举措,多项举措创造了全国第一。
2 【回顾之五】聚焦青岛——蓝色,引领青岛转型升级
【关键词】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突围之路
【城市名片】青岛,一座制造业老牌强市,“青岛制造”更是蜚声海内外。然而,进入新世纪,“青岛制造”光环下的产业结构升级面临极大挑战。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被定位为“龙头”,青岛“蓝色、高端、新型”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到2012年年底,青岛经济总量有7300亿余元,拥有70多个工业门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
破解之路
路径一:蓝色引领谋求跨越
“蓝色”是青岛经济发展的主色调。对于“青岛制造”而言,蓝色发展的潜台词是高端,是新兴,是集群化、高端化和集约化;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全域统筹。近年,依托蓝色引领、全域统筹,青岛将大到整座城市、小到具体产业的战略方向梳理得相当清楚,规划了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和红岛经济区建设,全面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
路径二:腾笼换鸟链式发展
制造业转型升级,青岛选择了“腾笼换鸟”。青岛老城区企业的搬迁,并不是被动的、简单的位移,而是力图通过搬迁实现转型升级,带动青岛周边区域加快发展。
2008年,青岛启动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在市外重新规划了不同产业发展功能区,按照产业集聚原则,集中地安置搬迁企业,并鼓励引导与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一同搬迁,加快上下游产业集聚。随即,青岛又从开放招商、优化环境、技改创新等多方面,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工业装备、工业产品深度融合,提档升级制造业品牌。
与此同时,通过“腾笼换鸟”,老城区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沃土,为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动漫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还带动了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拓展。
路径三:招商大项目拉动传统旅游业“重生”
青岛,因海而生,依海而兴。为解决青岛旅游冬天冷、夏天热,北部冷、南部热,晚上冷、白天热的“三冷三热”问题,青岛提出以蓝色文化为核心统筹青岛旅游业的发展,致力于完成“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跨越。
10年前的青岛旅游已经开始转型,抓手就是“大项目拉动战略”。2003年,投资2.2亿元的旅游大项目青岛海底世界对外开放,创造了投资回报率200%、两年收回投资的神话,被誉为“为青岛旅游冬冷夏热的季节性软肋找到了解决良方”。
通过开放招商,投资过亿元、过10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旅游项目建起,一个个大项目横空出世,改变了几十年来“靠海吃饭”“靠季节吃饭”的旅游模式。
此外,青岛人敏锐地嗅到了休闲旅游的新趋势,瞄准“蓝色”和“高端”,强力推进邮轮、温泉度假等海洋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和休闲旅游项目开放招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