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博物馆+”模式让洛阳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走下“高冷”神坛,变得亲民。
应对难题 让更多文物“活”起来仍需科技助力
事实上,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仅仅是馆藏文物中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的文物藏在“深闺”,不为大众所知。
在我国,馆藏文物利用率低一直是个问题。洛阳博物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实际展出文物数量有限。
“数字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洛阳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黄超说,一些没有展出的珍贵文物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与观众见面。
李文初说,今后文物数字化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物或文化古迹,甄选最适合的数字技术,包括文化采集、整理、建模、分类、解读、建库检索等内容,进一步进行虚拟交互的展示传播。其间可以进行创新,把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网络小游戏上,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在创新应用上下功夫也是让文物‘走近’市民的一种方式,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学者安锋认为,博物馆文物资源的数字化,推动许多文物资源以文化IP的形态出现,并借助产业融合,不断放大其文化传播和经济效应。“博物馆+餐饮”“博物馆+游戏”“博物馆+动漫”“博物馆+生活用品”“博物馆+美妆”“博物馆+金融”……博物馆文物的外延应该不断扩大,与生活产生交集,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贾臻 通讯员 曹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