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22日,15时52分,卡塔尔首都多哈。在此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出好消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报告,获得通过!闻此喜讯,新安县上下欢呼雀跃——新安汉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第一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鼓作气 高标准喜获世界殊荣
时间进入2013年,离预定申遗验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汉函谷关申遗任务相当繁重:遗址区内有14户居民和5家企业没有搬迁,遗址保护展示规划设计尚在编制中,涧河漫水桥设计方案没有最后确定……
申遗最后的大会战大幕,随即拉开。
2013年1月,新安县汉函谷关申遗工作推进指挥部成立,办公室设在汉函谷关附近的居民小院中。
围绕汉函谷关申遗的各种重要研讨会,县委书记张生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玉峰等四大班子领导参加会议讨论,全程陪同专家考察指导。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汉函谷关申遗问题。在遗址本体施工期间,张生伟多次到施工现场察看进展情况,对工程提出严格要求,决不允许带着任何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施工。王玉峰多次轻车简从,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不打招呼深入遗址现场,并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靳春伟多次组织召开申遗协调会研究推进申遗工作,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赵红宇等在指挥部现场办公。征迁、征地、考古勘探、档案整理、资料上报、规划方案衔接等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国家、省、市文物部门对新安的申遗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市文物局局长刘德胜等多次带领知名文物专家到新安考察指导申遗工作,对疑点、难点问题反复论证、研究。
2013年1月底,遗址区第一项工程——涧河漫水桥地质勘探开工。当时天气寒冷,临近春节,县文物局副局长王欣天天待在工地,督促施工进度。腊月廿九,冬天第一场大雪,他一直等到下午4点钻眼结束,把工人送上回家过年的车后才回家。
过完春节,遗址区大小22项工程陆续施工,现场俨然成为一个大工地,尘土飞扬,一脚踩下去能埋到脚脖,几分钟不到都成了灰人,可大家没有一个怕脏、喊累。有的人鞋跑坏了两双;有人五更天就到施工工地;有人白天在工地超负荷的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带上施工方案……
城关镇党委、镇政府是征迁工作的责任主体,副镇长赵瑞带队,抽调得力骨干10多名同志吃住在搬迁工地,采取“5+2”“白加黑”,与村民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对需搬迁农户、搬迁企业、征用土地等情况进行摸排;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让搬迁工作得到群众、企业的理解支持。
到2013年3月,遗址核心区一期110户居民和5家企业的搬迁安置工作任务全部完成。
2008年以来,该县城关镇、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公安局、县文物局、县规划局等单位抽调专职人员组成指挥部,开展征迁和环境整治工作。县财政投入5000余万元,完成遗址核心区110户居民、5.3万平方米房屋的征迁任务;完成5家企业共6.3万平方米整体搬迁工作;粉刷外墙4万多平方米,种植爬藤8000多株、常绿树木80多亩,清理附属物、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12万立方米;完成遗址区内6家通信线路的迁移、10.5千伏高压线迁移改线;对遗址区内涧河、皂涧河段河道实施了清淤,处理修复地形10万平方米,使汉函谷关遗址周边环境有较大改观。
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意见,县文物局组织对关楼及现存关墙实施了抢险加固、本体保护,建设了遗址专题展厅。2013年4月3日,遗址关楼及现存关墙抢险加固保护工程开始施工。
2008年至今,文物部门先后对汉函谷关遗址进行3次文物勘探调查工作,钻探面积13.9万平方米。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325平方米,基本明确了汉函谷关遗址构成,为申遗工作所强调的遗址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有力支撑。关城东墙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在遗址监测管理方面工作,相关方面新建了遗址监测系统和安防系统,建设管理用房、停车场、漫水桥和步行参观道路,设置界桩和围栏。
在申遗过程中,新安县把宣传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媒体开辟专栏,举行学术研究活动,在公交车、出租车上张贴申遗公益广告,在国际博物馆日开展“万人签名助申遗”活动和“申遗进校园”活动,普及新安汉函谷关文化遗产知识。
2013年7月底,汉函谷关申遗相关工作基本完成。7月25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汉函谷关遗址进行模拟预演评估验收。通过现场考察,考古学家、中科院院士刘庆柱称,新安汉函谷关申遗工作在众多点儿中变化最大、成效最好!
新安县汉函谷关保护管理所所长王洪超,见证了大家奋战的156个日日夜夜。他说,每个日日夜夜都是一集真实的、感人泪下的纪录片。
2013年10月13日,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委托,日本考古专家山内和也对新安汉函谷关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他说,看到保存如此完整的汉代庞大的防御体系,很震撼,对关城的考古发掘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临走时,一连说了3次“very good”!
今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至此,历经7年艰辛曲折,新安汉函谷关在经历了提名关、文本申报关和验收评估关后,最终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安汉函谷关成功申遗,历经挫折和困难,但县委、县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攻坚克难,强力推进申遗,凝结成了“尊重科学、敢为人先、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的“申遗精神”。
申遗成功后,新安计划在遗址周边打造“汉关古城”,发展文化产业园,作为丝绸之路申遗和文化展示的延伸和补充,将新安汉函谷关融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走廊,形成丝绸之路文化观光带,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遥想千年,“中州锁钥”“豫陕孔道”,新安汉函谷关美名千古传颂,载入华夏文明史册。
再看今朝,作为“丝路第一关”,她将唤醒记忆中的精神家园,呵护丝路文化遗产,开启新安率先发展新篇章!
(记者 李松战 特约记者王学新 郭建立 刘功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