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22日,15时52分,卡塔尔首都多哈。在此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出好消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报告,获得通过!闻此喜讯,新安县上下欢呼雀跃——新安汉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第一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安汉函谷关新貌
国家文物局专家到汉函谷关指导申遗工作
新安县相关领导到汉函谷关调研
新安县相关领导陪同省文物局领导到汉函谷关调研
北京时间6月22日,15时52分,卡塔尔首都多哈。
在此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出好消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报告,获得通过!
闻此喜讯,新安县上下欢呼雀跃——新安汉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第一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从此,这座见证了丝路文明的千年雄关要塞,以全新高度和崭新面貌,融入50万新安人的精神家园,成为新安全新的文化表征。
这意味着,继2006年黛眉山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后,新安再次多了一张世界级的名片。
不知多少新安人喜极而泣。为了让这座见证沧桑历史的古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无数新安人为之奔波呐喊、艰辛付出……
秣马厉兵 抓机遇踏上申遗征程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两汉时期以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国家,成为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因在中西方文明交流史中的作用而彪炳史册。
新安汉函谷关,在丝绸之路中作用独特——从东方起点洛阳向西出发,经过的第一道门户,就是新安汉函谷关。
函谷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因关建在山谷之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历史上的函谷关有三处,秦函谷关、汉函谷关和魏函谷关。公元前114年冬天,楼船将军杨仆得到汉武帝批准,将位于灵宝的秦函谷关东迁三百里至他的家乡新安县,史称汉函谷关。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位于今新安县城东500米东关村。此关城建成之后,气势雄伟。汉关初建时仿照秦关形制,关楼高耸,两侧鸡鸣、望气二台相对而立,左右关塞横亘,南贯洛水,连接宜阳散关,北越丘陵,直抵滔滔黄河,宛若绵延百里的长城,规模宏大,气势壮观。
毫无疑问,汉函谷关的修建,在新安历史上成为一次规模空前、意义深远的大开发。东汉王朝建都洛阳后,新安汉函谷关成为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和第一要塞。汉后数百年,新安汉函谷关一直是统治者重要军事要塞。隋大业年间,新安县制随之东迁到汉关城。
汉函谷关三国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被废。唐宋之后,此关渐渐失去防御作用,历经战乱的破坏和风雨的侵蚀,但其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地位,从没间断。
汉函谷关修建后,关内外的新安境内不知演绎过多少征战杀伐、悲欢离合,城下的每一段爱恨交织的故事,都与新安人民的生死歌哭相关,新安人民的命运与此关融为一体。可以说,汉函谷关的历史就是新安的历史。
考古工作者在今望气台南侧,分别发现了南北向、东西向城墙各一段,关城东墙和关城南墙连在一起;在城墙附近还发现了成组的房屋基址遗迹。据此推断,新安汉函谷关不仅是一座关隘,而且是一座城。
作为曾经繁华的商驿枢纽,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第一关,无论其作为军事设施、关卡还是驿站,对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见证了丝路的繁荣与兴盛。外国使节和各方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携带奇珍异宝、各色特产,往来于此,络绎不绝。
改革开放以后,新安县意识到,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遗址是新安独有的文化名片,应得到保护和修复,历届县委、县政府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
1985年,汉函谷关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县政府邀集省内外专家,对汉函谷关保护修复问题进行研讨。
2000年,省政府将之列入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4年,省政府重新公布了汉函谷关遗址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
2006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和推动下,我国开展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工作。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作为丝绸之路沿线中原地区的重要汉代关隘遗存,作为支撑丝路交通、见证汉帝国交通和防御制度的典型汉代关隘设施,有较好的真实性。关楼遗址、关墙遗址、阙台遗址、建筑基址、古道遗址、长墙遗址等汉代关隘建筑遗址,完整保存至今。
为把握难得的申遗机遇,2007年7月,新安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开展汉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捆绑项目的申遗工作。
2007年8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和北京文物研究所副所长赵富生组成的丝绸之路申遗专家考察组,考察汉函谷关遗址。
2007年10月11日,新安汉函谷关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丝绸之路捆绑项目申遗预备名单。
至此,历经数年精心准备,这座千年古关正式踏上漫漫申遗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