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事建言”启盛唐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终于剪灭了太平公主的势力,但“后武则天时代”的混乱局面并未结束,依然是社会动荡、人心不安。
想有所作为的玄宗,想起了胆识过人的姚崇。他趁骊山阅兵的机会,在渭水之滨召见了正任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刺史的姚崇。
一见面,玄宗就问:“卿颇知猎否?”姚崇答:“臣少年时居广成泽,目不知书,唯以射猎为事……至于驰射,老而犹能。”于是与玄宗一起狩猎,呼鹰放犬,进退有序,玄宗十分满意,觉得这个宰相人选找对了。
然而,64岁的姚崇没有当即接受任命。他知道玄宗要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但不知决心有多大,就提出了十条建议,后称“十事建言”,包括精简机构、杜绝贿赂、施行仁政、疏远佞臣、减轻苛税等,件件针对“后武则天时代”留下的积弊。玄宗听得热泪盈眶,全部采纳了这些建议,君臣达成了共识。从此,姚崇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开元初年的大唐帝国面目一新。按《旧唐书》的记载,就是“开元之初,贤臣当国,四门俱穆,百度唯贞”,在姚崇的推动下,盛世之门已然打开。
玄宗对姚崇十分信任和尊重,“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当时姚崇家住洛阳慈惠坊,在长安的住处离皇宫较远,玄宗便想让他搬到离自己较近的驿馆里。姚崇看那个驿馆过于豪华,不想去住,玄宗便说:“朕恨不得让你搬到宫里住呢,住这样的驿馆怕什么!”两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公元715年到716年,中原一带发生蝗灾。官员和百姓认为这是天意,不敢进行捕杀,只是在田边地头设祭焚香,进行膜拜,连玄宗也被弄糊涂了。姚崇是一个唯物论者,他认为必须安农除害,并提出了具体措施:“蝗虫怕人,故易驱逐;苗稼有主人,故救护者必定卖力;蝗虫能飞,夜间见火,必定飞往;设火于田,火边挖坑,边焚边埋,定可除尽。”玄宗还在犹豫,姚崇干脆说:“陛下好生恶杀,此事不烦你下诏,就由我处理吧!如果上天怪罪,由我一人承担!”
玄宗终于被说服了。在姚崇的坚持下,各地开始灭蝗,保住了大部分庄稼,没有造成动乱和饥荒。不过,姚崇也并未因此立功受赏。公元716年十二月,因一名下属犯法,他想为其减轻罪责,招致玄宗不满。于是,姚崇主动辞职,并推荐比自己小13岁的宋璟接任。
这一次,姚崇在宰相位上干了三四年。他识时务而善变通,继任的宋璟则守法持正,两人工作方法不同,政见却始终一致,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一个灿烂辉煌的开元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