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六五”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五年计划的定位和功能逐步转型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六五”让国民经济迈进稳步健康发展轨道;“八五”期间我国提前五年完成翻两番战略目标;“十一五”将“计划”改成“规划”,内容更加突出战略性、政策性和综合性,“十一五”期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二五”期间,世界银行按照购买力平价法估算,我国经济总量已超过美国。今年,“十三五”即将收官,标志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充分认识中长期规划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组织动员作用。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践来观察,五年规划就是一个有效的激励体系,通过它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国家设定奋斗目标,规划发展蓝图,可以动员全党上下、社会各方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奋斗。其次,五年规划的执行依赖于目标管理体系,尤其是针对约束性指标,中央政府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总体目标被层层分解,直到成为无数个体参与的摸得着、看得见的具体行动。
二是统筹协调作用。五年规划充分贯彻了“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原则。首先,规划部署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及重大改革任务等,都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深层次重大问题。其次,五年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具有统筹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的时空安排功能,有利于从宏观上协调各类跨时期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配置,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
三是目标导引作用。五年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还具有举旗定向功能。对微观市场主体来说,由于市场形势像天气一样始终充满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此时,中长期规划确定的国家战略目标、经济政策取向等信息,就起着“天气预报”的作用,帮助它们了解国家战略意图,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增强市场主体的行为理性,减少投资和生产的盲目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我国开创并且日益完善的由中长期发展规划引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恰好体现了这一点。五年规划既体现了国家目标,又确保了宏观政策的延续性,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制度优势和发展经验。(苗菱 作者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