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豫西诸县刀客滋扰,匪焰甚炽。其杆子之多、类型之杂、为祸之广,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层面,再现豫西匪患即可真实再现豫西大动乱、大饥荒、大灾难。 嵩县山高林密,自古为刀客渊薮,尤其自1898年出现了上千人的匪杆之后,嵩县匪患愈演愈烈,滋扰百姓达半个多世纪,其间共计有盘踞匪近百杆,过境匪50多杆,土匪数量之大,位居豫西之首,并由此衍生出“吃二馍”群体。
2 “吃二馍”群体的行为特征及社会地位
“贫贱起盗心,富贵生淫心”,这话一点没错。我认为,豫西土匪之所以多,第一个原因是贫穷。
民国时期,豫西多县出现过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叫“吃二馍”。特征:不直接参加土匪队伍,但遇到土匪攻城夺寨的时候,“吃二馍”的人便尾随其后,见啥拿啥,胡乱吃喝,“当日有酒当日醉,能美(痛快)一回是一回”。土匪走了,“吃二馍”的人重新回到村子务农。
这类人是穷人中的胆大者,但还没胆大到公开为匪的程度,这些人不愿活活被饿死,但又怕官府将其划为匪类,就跟着土匪“吃二馍”,拿洛阳话来说,就是:人家吃稠他喝稀,跟着瞎混(其中的胆小者,并不敢尾随匪帮,只是见机行事,捡拾一些便宜)。
嵩县“吃二馍”的人有很多,憨玉琨杆子后面,李永魁杆子后面,贾义才杆子后面,都曾有“吃二馍”的人追随,民国9年(1920年),豫西两季歉收,饿死很多人,能吃的树皮都被剥光了,嵩县巨匪贾义才率3000匪众离开本土,前往卢氏县东部及南阳夺食,“吃二馍”的人闻讯,奔走相告,一起跟着土匪前往异地夺食。
这些人手中不拿武器,只是尾随土匪,一路扫荡,捡拾物品,跟着吃喝,有胆大的甚至走进土匪队伍里,为土匪挑担子打下手,忙得不亦乐乎,与土匪混得很熟。
但是,并非谁都能“吃二馍”,要想“吃二馍”,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青壮年,有体力,长途跋涉跑得动;第二,必须有胆识,“吃二馍”的人与土匪混在一起,不好分辨,会被护寨民团打死,土匪也嫌“吃二馍”的累赘,打骂驱赶,不给好脸色,弄不好“吃二馍”的就成了“吃枪子”的,把命丢了;第三,必须脸皮厚,尽管“吃二馍”在当时不算恶行,但“吃二馍”名声不好,被人看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