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拓跋鲜卑部建立的政权,其先祖活动于东北大兴安岭一带,平时以狩猎为生,没有文字,习惯于口耳相传、刻木记事。后来,拓跋鲜卑部曾在呼伦贝尔一带留下足迹,并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代国,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太后当国
宣武帝去世后,不到6岁的太子元诩继位,就是孝明帝,朝政由其生母胡灵太后掌握。
北魏有“子贵母死”的旧制,宣武帝将其废除,使胡灵太后成了北魏唯一能以生母身份临朝理政的太后。她自称为朕,裁决政事,选拔官员,获得了朝野的一致好评。然而,时间一久,她开始大兴佛寺,蓄养面首,将朝堂上弄得乌烟瘴气。
文昭皇后礼佛图(资料图片)
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就有许多僧徒随行,他在嵩山密林中为天竺高僧跋陀建了少林寺。宣武帝时“佛法经像盛于洛阳”,胡灵太后对佛法的追求更到了狂热的地步。公元516年,她决定在宫城前面建造皇家寺院永宁寺。全国的能工巧匠云集洛阳,夜以继日地干了两年,极尽奢华的永宁寺终于建成。寺中心的九层木塔高49丈,是建筑史和佛教史上的一个奇迹。当时的洛阳城中,佛寺更是多达1367座。
后来,孝明帝元诩已经长大,胡灵太后却不想归政,母子之间嫌隙日深,最终酿成了一场大祸。
六镇之乱
胡灵太后当政时,北魏国力虽还强盛,但朝纲不振,贪污成风,皇室贵族竞相斗富,生活奢靡。随着北方的六镇起义爆发,北魏王朝迅速衰落。
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后,蒙古草原上又兴起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就是柔然。为了应对柔然骑兵的威胁,北魏在平城以北的边境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等六个军镇,六镇的守将由鲜卑贵族担任。
大同北魏明堂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全面推行汉化改革,北边柔然的威胁也逐渐消失。六镇官兵看着洛阳的鲜卑贵族整日锦衣玉食,自己却被排挤和边缘化,不由得生出强烈的不满情绪。
公元523年,六镇出现饥荒,朝廷赈济不力,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也称六镇之乱。边镇的军事豪强乘机聚集流民,其中镇守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尔朱荣势力最大。后来的东魏权臣高欢、西魏权臣宇文泰等,也都在这个过程中扩大了实力。
河阴之变
公元528年,元诩的妃子生下一个女儿,胡灵太后却对外宣称生了一个皇子,朝野庆贺,又是大赦,又是改元。
元诩急于对抗母亲,想出一个下策,就是秘密下诏给尔朱荣,让他举兵胁迫胡灵太后归政。不料胡灵太后抢先下手,当年二月将19岁的元诩毒死,立他新生的女儿为帝,遭到群臣反对后,改立元诩的族侄、3岁的元钊为帝。
尔朱荣不承认这个新立的小皇帝,他率军队进逼洛阳,要为孝明帝的死讨个说法。众叛亲离的胡灵太后躲进永宁寺落发为尼,希望得到佛祖的庇佑,保住一条性命。尔朱荣毫不费力就将其抓获,“执太后及幼主,送至河阴。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沉太后及幼主于河”。胡灵太后被沉河时,距元诩之死不足两个月。
《资治通鉴》中记载,当时尔朱荣欲夺取天下,还将北魏朝臣诱至河阴(今孟津一带的黄河南岸),“杀百官王公卿士二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变。
北魏分裂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立元子攸为帝,就是孝庄帝,自己则回到晋阳,遥控朝政。
公元530年,元子攸不堪尔朱荣的种种威逼,亲自在洛阳宫中将其杀死。随后,尔朱家族杀死元子攸,又先后扶立元晔、元恭为帝。高欢起兵反对尔朱氏,公元532年攻下洛阳,改立元脩为帝,就是孝武帝。
河北磁县东魏孝静帝陵
元脩不愿受高欢挟制,公元534年与其决裂,逃往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遂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建立东魏,元善见即东魏唯一的皇帝孝静帝。
至于元脩,他到关中不久就被宇文泰毒死。宇文泰改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
东魏、西魏建立后,分别由高欢及宇文泰控制。后来,高氏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宇文氏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公元577年,北周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公元581年,外戚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8年后攻灭南陈,结束了自西晋以来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