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近日,在偃师市顾县镇顾县村,88岁的张宗标老人唱起志愿军军歌依旧铿锵有力、情绪激昂,仿佛回到6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九五一年洛阳百姓欢送志愿军的场景 记者 鲁博 整理
任凤丛在大哥任西和的雕像旁回忆 记者 孟山 摄
核心提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近日,在偃师市顾县镇顾县村,88岁的张宗标老人唱起志愿军军歌依旧铿锵有力、情绪激昂,仿佛回到6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洛阳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成立洛阳抗美援朝分会,开展宣传活动,掀起参军参战、拥军优属热潮,踊跃捐献飞机大炮,全力以赴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1 抗美援朝,洛阳掀起参军热潮
“我是1951年4月报名参军的,一起报名的还有同村的七八个人,其中就包括年长我两岁的西和哥。”回忆起60多年前的事情,张宗标老人依然历历在目。他口中的“西和哥”正是后来血洒朝鲜战场、被追认为志愿军“二级英雄”“一等功臣”的任西和。
任西和出生于1928年12月,是家里7个孩子中的长子,从小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十几岁开始种田养家,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我大哥虽是个农民,但是因为读书早,从小就有家国情怀。”任西和的小妹、现年68岁的任凤丛说,哥哥参军入伍,是受到了当时洛阳抗美援朝宣传热潮的鼓舞。
据记载,当年,在洛阳抗美援朝分会统一领导下,大家利用戏剧、电影、幻灯、相声、快板、黑板报、连环画、广播、读报组、大鼓书、秧歌、舞蹈、对口唱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1951年3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总工会组织全市工人阶级先后进行7次声讨美帝、保家卫国集会大游行。
洛阳掀起了一股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洛阳工人、农民、学生积极参加志愿军或支前运输工作,为抗美援朝作贡献。有记载显示,抗美援朝期间,洛阳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青年有2000多人,伊川县有1862人,宜阳县有2956人,栾川县有1031人。
任凤丛说,受此感召,大哥任西和瞒着家人,与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偷偷报名参加志愿军,直到临行时才告诉了父母。他的妻子董双月此时身怀六甲,大女儿尚不满4岁。出发前,任西和跪在地上给父母磕了3个响头。
2 血洒朝鲜战场,谱写不朽篇章
“入伍后,我们同村的这些新兵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200师600团3营机炮连。经过几个月的严格训练后,我们跨过了鸭绿江。”近日,站在顾县镇文化广场上的任西和纪念碑前,张宗标的思绪飘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朝鲜战场。
张宗标说,入朝参战后,任西和表现突出,2次被评为模范,于1952年10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6月12日晚,张宗标和任西和所在部队迎来一场恶仗——攻打位于北汉江西岸的座首洞南山。该山因形状如“十”字,被志愿军称之为十字架山,因其防御体系严密,被南朝鲜军吹嘘为“京畿堡垒”。
当晚9时,战斗打响后,任西和所在的机枪班迅速抢占前沿阵地,掩护战友冲锋。此后,敌方的一发炮弹落到重机枪附近,把枪架炸坏了。危急时刻,任西和冲到机枪手贾连福跟前,双手抬起火热的枪管架在自己肩膀上,当起了重机枪的活枪架。双手被严重烫伤,背脊也被弹壳砸得血肉模糊,但是他毫不退缩……在这场战役中,任西和身中7发子弹,左胳膊被打断,右腿和脚也负了伤,终因重伤不治壮烈牺牲,时年25岁。
张宗标也在这场战役中身负重伤,失去了3根肋骨和2个肺叶,被辗转送往祖国后方接受救治,伤愈后转业至地方工作。
任西和和张宗标是当年洛阳广大爱国青年的缩影。据记载,洛阳赴朝作战的青年中不少参加了锦城、十字架山、上甘岭等重大战役,许多人立功受奖,有176名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光荣牺牲或失踪。其中,龙门杜村的杜福先先后立功6次,荣获“一等功臣”“二级英雄”等称号,孙旗屯乡的孙文光、白马寺镇拦沟村的陈三、工农乡唐村的李金星等人荣立二等功,王万清等百余人荣立三等功。
3 捐献飞机大炮,订立爱国公约
在朝鲜前线的将士们浴血奋战,位于后方的广大洛阳群众也心系祖国,积极开展捐献飞机大炮等爱国活动,争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早日胜利。
史料记载,1951年6月,市抗美援朝分会、市文教委员会2次召开联席会议,号召捐献2架飞机。到1951年12月,有6800多名职工参加捐献,共捐献30多亿圆(旧币,1万圆等于新币1圆,下同),顺利完成了捐献飞机大炮的任务。
在洛阳市工商联发起的捐献活动中,全市6700多户工商业者踊跃参加,不到20天就捐了1架“洛阳工商号”战斗机。此外,伊川县捐献18亿圆,超额完成购买“伊川号”战斗机的任务;宜阳县捐款18亿圆,购买1架“宜阳号战斗机”和1门“宜阳号大炮”。
洛阳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中央“大规模地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加强抗美援朝和国家建设的力量”的号召,纷纷以立约的形式,把自己目前的任务、生产、工作、学习与抗美援朝的总任务结合起来,订立爱国公约,使日常的爱国行动有了依循。
与此同时,抗美援朝极大激发了洛阳各界人民增产节约、支援前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增加生产,繁荣经济,保证供给,支援前线”为内容的劳动竞赛运动蓬勃兴起。洛阳的几千名铁路工人发扬革命传统,多装快运,安全正点,优先运送抗美援朝支前物资;印刷厂工人由过去每天印6000张,提高到10200张;排字工人张继英创造了当时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先进排字法,在全国同行业推广,并荣获劳动模范称号;电力公司司炉小组3月每千瓦时电烧煤3.31公斤,4月减到2.83公斤,共节约煤款270多万圆……
时光荏苒,60多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改变了无数家庭的抗美援朝,如今依旧影响着许多人。”任凤丛说,大哥牺牲后,他的精神和事迹持续感召着后人,每逢清明、春节等节日,家里人都会聚在一起追忆、缅怀。如今,任西和的纪念雕像安放在顾县镇中心小学内,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他的精神将薪火相传。(洛阳日报记者 孟山 通讯员 田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