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羊辞旧千家喜,金猴迎新万木春。”猴年春节正向我们走来,猴年谈猴,成了新年的重要话题。而洛阳人谈猴,总要谈及传统的猴戏、猴文学,以及花果山与孙悟空等故事,它们是河洛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魏晋名士赋灵猴
猴为灵长目动物,通身透着机灵活泼劲儿,滑稽有趣,所以人们挺喜欢猴。洛阳古代多野生猴类,它们很早就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东汉时,灵帝比较荒淫。《后汉书》等文献记载,灵帝在洛阳南宫仿造街道、市场和各种商店、摊铺,让一部分宫女嫔妃扮成各种商人叫卖,一部分扮成买东西的客人,还有的扮成卖唱的、耍猴的等。这是史载最早的耍猴表演。
曹魏时,阮籍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洛阳竹林之下肆意酣饮,世称竹林七贤。阮籍精于辞赋,写下了最早以猴为主题的辞赋名篇《猕猴赋》。《猕猴赋》主要采用寓言形式和拟人手法,想象奇特且生动形象,语言清畅而不失谐谑。他写道:“夫猕猴直其微者也,犹系累于下陈。体多似而匪类,形乘殊而不纯。……扬眉额而骤眒兮,似巧言而伪真。藩从后之繁众兮,犹伐树而丧邻。整衣冠而伟服兮,怀项王之思归,耽嗜欲而眄视兮,有长卿之妍姿。”此赋刻画了一个狡诈的猕猴形象,实际是讽刺竞利趋名的礼法之士。
与阮籍不同,西晋文学家傅玄在洛阳写的《猿猴赋》则是对猴类的正面描写。他写道:“余酒酣耳热,欢颜未伸,遂戏猴而纵猿。……戴以赤帻,袜以朱巾。先装其面,又丹其唇。……既似老公,又类胡儿。或低眩而择飒,或抵掌而胡舞。”文章对当时的耍猴活动作了生动的描述。
古代猿和猴是不分的,《吕氏春秋》上称其为“猨”,《抱朴子》中称之为“猿”,阮籍《猕猴赋》称“猕猴”,因此十二属相中的猴,很难说是猿猴类的那一种。
花果山上说大圣
在佛经中,猴子是护法瑞兽。西晋时,西域高僧竺法护译在洛阳翻译的《佛说鳖猕猴经》,叙述一头鳖听信妻子的谗言,竟想谋杀自己的好友猕猴,吃猕猴的心肝,但猕猴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脱离了危险,鳖则受到佛祖的惩罚。
猴子作为护法瑞兽的形象,被人们不断强化,最终形成了《西游记》中追寻唐僧玄奘取经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西游记》中孙悟空出生的花果山,是以宜阳花果山为原型的。此山,原名女几山,又名化姑山、瑶姑山等。花果山之名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寰宇记》,书中有云:“寿安县(即今宜阳县)岳顶山在县西南,又西为花果山。”这里很早就有齐天大圣孙佛老祖庙,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所立之《重修齐天大圣孙佛老祖庙宇碑记》说:“花果之山,巍然高耸……美哉斯山,真仙境也。我孙佛老祖,庙宇实建此山。”
《西游记》称花果山在傲来国,“傲来”取义于乾卦,意为人类初居,天下之中。这与古籍所称“洛阳为天下之中”一脉相承。《西游记》说,傲来国首都在花果山之东,有水路二百里,其实就是洛阳。洛阳与花果山有二百里洛河水路相连,并且有《西游记》所记的六街三市、武库、五凤楼等。
《西游记》称,玄奘父亲陈光蕊被贼寇溺于水中,为金山寺和尚法明所救。唐代僧人中,取名法明者只有一人,就是洛阳东魏国寺住持。另据民国《洛宁县志》,洛宁金门山有金山寺,乃古代名刹。《西游记》称,玄奘曾在洪福寺内修行。今新安县有洪福寺,据碑刻旧志,为唐代所建。此洪福寺似为《西游记》洪福寺之原型。
宜阳花果山在民国时期仍有野生猴群,抗战时期,河南大学迁到潭头,曾有人在花果山捕获一只猕猴卖给河南大学,制成标本。
洛阳美女本姓袁
《孙恪传》是《唐传奇》中的名篇,讲了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唐代宗时,有个叫孙恪的书生,科考不中,在洛阳游历。在洛河附近的魏王池边,忽见一大宅院。路人说:“这是袁氏的宅院。”
忽然,从院中走出一个女子,此女艳丽惊人。孙恪自见此女,相思成疾,托人打听后,知是已故袁长官的女儿,还没嫁人。孙恪便请媒人提亲,女孩也欣然接受,两人就结婚了。袁氏富足,有很多的金钱丝绸,孙恪就从一个穷书生变成富人。
后十余年,袁氏养育有两个儿子,治家很严,不喜欢别人掺和自家事。后来孙恪考中进士,到南康去做经略判官,遂带全家前往。到端州,袁氏说:“这里的江边有座峡山寺,我家原来的门徒僧人惠幽,住于此寺,分别有几十年了,应该前去拜访。”孙恪说:“好。”
来到寺庙,袁氏非常愉快,带着两个儿子前往老僧人住的院子,像很熟悉路似的。袁氏拿出一只碧玉环献给僧人说:“这是院中的旧物。”僧人不明白。
这时,有野猿几十只,在寺外悲切地长鸣。袁氏悲伤落泪,提笔在墙壁上题诗道:“刚被恩情役此心,无端变化几湮沉。不如逐伴归山去,长啸一声烟雾深!”抛笔在地,抚摸着两个儿子抽泣几声,对孙恪说:“保重保重,我该和你永别了!”
袁氏说完,化成猿猴,追长鸣的野猿而去,大家惊恐万分。孙恪向老僧人询问,僧人这才明白:“这猿是贫僧还是小和尚时所养。开元年间,有天子的使者高力士经过此地,用五匹帛换走了她。听说到洛阳后献给了天子,驯养在上阳官里,到安史之乱时,就不知去向了。碧玉环本是一个胡商所赠,当时就戴在她的脖子上。现在才明白她成了仙。”孙恪很是伤感,带着两个儿子返回洛阳,不再去上任。
这个故事是一篇小说,但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唐朝时洛阳的皇宫养有猿猴。唐朝郑锡的《正月一日含元殿观百兽率舞赋》里,提到唐代宫廷的百戏表演,出场的动物有猿猴,即“其徒实繁,厥状非一”“为猿为猴”。唐末,朱温逼唐昭宗迁都洛阳。昭宗养的一只猴子很聪明,能够像大臣一样向皇帝行礼,昭宗赐以绯袍(官服),号供奉,罗隐赋诗道:“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朱温篡位后,取此猴,令殿下拜君,猴子望见朱温,跳跃撕咬。朱温大怒,下令杀之。(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