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开,客聚神都。4月8日,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客聚神都 花开五洲”客家回家赏花活动将正式启动。
牡丹花开,客聚神都。4月8日,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客聚神都 花开五洲”客家回家赏花活动将正式启动。这是继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后,洛阳以“客家祖根地”为纽带,推动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又一实践。从“世客会”到“牡丹约”,古都洛阳以牡丹为信、以乡情为桥,邀全球客属共赏国色天香,共绘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根脉传承凝聚文化共识
洛阳牡丹始于隋唐,承载着“花开盛世”的文明印记;客家先民南迁始于魏晋,铭刻着“筚路蓝缕”的奋斗史诗。二者虽跨越时空,却在河洛文化的土壤中交织出共同的精神底色。
2009年9月,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代表齐聚客家先民历次南迁的枢纽——偃师虎头山,修建了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并以纪念碑为主体建设世界客家祖根地纪念公园,承载着客家人回望故土的深情。
客家之源纪念馆内,“原乡”“离乡”“他乡”“望乡”“归乡”五大展陈脉络,将客家先民南迁的壮举娓娓道来。立体层板画再现汉魏洛阳故城的市井生活,结合声光影设备和人物雕塑群,生动还原了西晋末年士族百姓扶老携幼穿越大谷关的迁徙场景。
打造“关、馆、道、台”文化矩阵,构筑海内外客亲寻根谒祖的精神地标;设计“重走南迁路”研学线路,让年轻一代在行走中触摸文明根脉;发布30个客家祖根地人文胜迹、28个客家祖根地研学基地,以实物实证串联起“天下客家根在河洛”的血脉记忆……
近年来,洛阳以“客家祖根地”为纽带,大力挖掘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从建设客家之源纪念馆、隋唐文旅小镇“天下客家”等标志性项目,到命名客家祖根地人文胜迹和研学基地,再到举办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不仅“热”了客家文化游,擦亮了“客家祖根地”品牌,也让“天下客家、根在河洛”成为全球客家儿女的普遍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