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前期,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的南阳地区是周王室的小麦种植基地,这里有四个城邑,为国家仓廪重地。南阳之得失,关乎周王室之兴衰。
这个王后太疯狂
周惠王是东周的第五位天子,公元前676年即位。王后姜氏为齐国公主,生王子郑,惠王立王子郑为太子。姜氏早卒,惠王又立陈妫为王后,生王子带。王子带善于趋奉,周王爱之,遂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由于齐国国君齐桓公的阻挠而未果。
公元前651年,周惠王驾崩,太子郑即位,是为周襄王。襄王将富饶的甘地封给王子带,因此《左传》将王子带称为甘昭公。甘地在今丰李至伊川鸦岭一带,这里有甘泉河。
当时,洛邑附近有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部落,以伊洛之戎和赤狄势力最大,他们以游牧狩猎为生,未有城邑,形成松散的部落联盟,联盟的首领居无定所,因此又称“行国”。襄王继位的第三年,王子带勾结伊洛之戎发动叛乱,失败后逃离洛邑。公元前637年初,王太后陈妫再三在襄王面前为王子带辩解求恕,襄王不得已,将王子带召回洛邑。
当年春,滑国(今偃师东南)亲附卫国,背叛他的盟国郑国,郑国国君郑文公决定出兵伐滑。周襄王使者出使郑国,为滑国请命。郑文公怨恨周襄王偏袒滑、卫两国,把使者拘押起来。
襄王大怒,借赤狄之兵伐郑,占领了郑国的栎邑(今禹州)。襄王于是感激狄人,欲纳赤狄酋长之女隗雉为王后,大臣富辰谏阻道:“我大周之平王、桓王、庄王、惠王四代君王皆受郑国之恩,今大王弃至亲之郑国,而亲近狄人,不可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怎能立狄女为王后?”襄王不听,于是废黜原王后,改立隗雉为王后。
隗雉为狄人,她没有贞操观念,更谈不上一个王后应有的教养。她喜欢狩猎,襄王忙于国事,无暇相陪,于是襄王请王子带陪王后狩猎。麦子结穗之时,虽然麦田中兔子成群,天空中群鸟飞翔,但为了不践踏庄稼,是不允许狩猎的。但是,隗雉不顾这些,与王子带驰骋于麦田之中。“丘中有麦,彼留子国。”这是《诗经》中的名句,说明麦田是容易产生爱情的地方。但这里不仅产生爱情,也产生不伦之情。在芊芊麦田中,隗雉与王子带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故事。不久,秽声闻于朝野。
赤狄出兵伐洛邑
公元前635年春,周襄王听闻隗雉与王子带私通,并不相信,于是召隗雉而问之。隗雉却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她明确告诉襄王,其事属实,她愿弃王后之位,嫁于王子带。襄王大怒,诏令废黜了隗雉,将其幽禁于冷宫。接着,下令拘捕王子带。
王太后陈妫闻讯后,派人密告王子带。王子带与其死党颓叔、桃子逃到甘邑。甘邑位于今丰李南山,属王子带的封邑。周襄王派兵攻伐甘邑,王子带等人弃城而逃,投奔赤狄。当时,赤狄的王庭在汝河流域,这里水草肥美,适合游牧和狩猎。
周平王东迁时,将其少子周烈,封为汝坟侯,食邑在汝河流域。但是,随着赤狄等少数民族部落的不断壮大,汝坟侯国的山川耕地逐步被其侵占,成了其牧场。当时的民歌《汝坟》写道:“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意思是说,望着红尾之鲂鱼,想起王室之惨境。家园田宅虽被毁,父母亲人未远离。
王子带、颓叔、桃子等人见到赤狄酋长后,巧言令色,进谗于酋长,酋长闻其女被废,大怒。颓叔、桃子游说酋长,劝其出兵伐周,立王子带为王,其女仍可为王后。酋长大悦,与王子带缔结盟约。
当年秋天,赤狄大举伐周。周王室的大将谭伯率军迎战于伊阙(龙门)南,但敌众我寡,周师大败,谭伯殉难。赤狄攻破伊阙关,进军于洛河南岸,周公忌父、原伯、毛伯率军迎击,周师再败,三人皆被俘获。
赤狄强渡洛河,兵逼王城(在今洛阳市西工区)。周襄王知城不可守,带部下从北门逃走,城中民众逃之一空。富辰对其族人说:“当初,我劝谏大王不要纳狄女为后,大王不听,才有今日之难。如果我不出战,大王必认为我有怨气。”于是率族人迎敌,皆战死。
赤狄攻入王城,释放隗雉,立王子带为王,王子带立隗雉为王后。但王城残破空虚,不可以为都。颓叔、桃子对王子带说,南阳为小麦产区,温邑(今温县西)为仓储重地,粮草丰足,可以迁都温邑。王子带称善,遂迁都温邑。
割南阳晋国平叛
周襄王先逃到周王畿的东部边境小镇坎欿(今巩义东),王子带派兵攻坎欿,周襄王又逃入郑国境内。郑国不计旧恶,接纳了襄王,让他居住在汜邑(今襄城县东南),建立流亡政府。
周襄王向晋、秦、鲁等诸侯国派去使者,要求各国派兵平叛。鲁国等国,以各种借口拒绝出兵。秦国是周平王封的诸侯国,平王东迁时,秦部落首领派兵护送,后被平王封为诸侯、赐岐山以西之地,秦国从此开国。秦国国君秦穆公接到诏令后,决定派军东征,以助襄王。
晋国是中原大国,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东周初年,晋国国君是雄才大略的晋文侯。自晋文侯后,晋国长期动乱。到王子带篡位之时,晋文公刚成为晋国国君。晋国大臣狐偃对晋文公说,欲谋霸主,必须尊周,现在助襄王复辟,这是图谋霸业的资本。公元前634年正月,晋文公听从狐偃之计,派兵于函谷关,劝阻秦穆公,让其西归。
然后,狐偃到达汜邑,朝见周襄王。狐偃提出,晋国可出兵,助襄王复辟,但要把南阳的阳樊(今济源西南)、温(今温县西)、原(今济源西北)、攒茅(今辉县西南)四邑赐给晋国。实际上,是要求周襄王把富庶的南阳产粮区都割给晋国。周襄王表示同意,发布了土地割让诏令。
当年三月,晋文公亲率大军攻破阳樊城,自阳樊分兵两路,一路赴汜邑迎襄王;一路趋温邑攻打王子带。由于温邑粮草充足,城池坚固,晋军围一月而未克,于是发射火箭,将温邑焚之。王子带、隗雉带部众冒火突围,皆被擒杀。周襄王复辟后,由于失去南阳粮仓,王室更加衰微,而晋文公的霸主地位初步确立。(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