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揽得1.54亿美元大单,总承包柬埔寨最大水泥厂工程,成为“行业寒冬”里的一抹亮色。作为一家完全竞争型的国有大型企业,中信重工为何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发展活力?从企业发展轨迹中可见,创新是中信重工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日,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揽得1.54亿美元大单,总承包柬埔寨最大水泥厂工程,成为“行业寒冬”里的一抹亮色。作为一家完全竞争型的国有大型企业,中信重工为何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发展活力?从企业发展轨迹中可见,创新是中信重工发展的重要动力。
进入2015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融合的态势愈加明显。
在业内的“一声叹息”中,中信重工战略决策层却认为,虽然压力持续加大,但机会来了。
他们眼中的机会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机器人、智慧矿山、“一带一路”……
由此,这一年,中信重工亮点纷呈——
联手中科院自动化所,在中关村共建智能控制系统联合实验室;公司高端电液智能控制产业基地在伊滨区竣工投产;携手国内外产业巨头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洛阳制造”畅销海外;机器人家族集中亮相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启智能矿山新征程……
在重型装备领域首推从机械导向向控制导向转变,强力打造重型装备的“中国心”和“中国大脑”,以创新为引领,中信重工走出了一条大型传统国有企业繁荣、兴盛的发展之路。
中信重工是由工厂制转变而来的,原体系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特征,价值链主要倚重中间制造。此缺陷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环境中处于劣势。
为打造企业发展升级版,在全球竞争中抢占更有利的位置,中信重工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将创新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公司的“万众创新”。2013年,公司组建成立由10名工程院院士和3名在各科学研究领域有卓越建树的专家组成的院士专家顾问委员会,聘任15名在公司各产业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技术领军人物为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以此为引领,打破部门和专业界限,采取多专业、扁平化、高效率的组织形式,组建了18个技术创客团队,研发方向覆盖了矿物加工、节能环保、资源高效利用、智能控制及变频技术等18个技术装备领域。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信重工设立了8个海外机构,在海外建立了一个以行业知名国际专家为核心的高端人才团队,培育了一支熟悉国际市场的超过300人的专业人才队伍。该团队与总部技术创客团队形成互补,协同创新,直接参与课题实施和技术支持,使开发的技术和产品满足国际化要求。
围绕国家战略,中信重工创新团队结合自身服务领域将课题锁定在节能环保、高端制造、智能装备等三大方向。仅在矿山领域,就初步完成全球矿物加工数字模拟技术及数据库建设,开发出液压旋回破、圆锥破、高压辊磨、自磨机、半自磨、球磨机、立式搅拌磨、深井提升、智能控制等九大主机设备,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重型矿山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
与此同时,中信重工还构建了一个以全球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核心的全新制造工艺体系,达到现代重型机械装备制造的高端配置。相关专家称,该工程融汇科学、高效、绿色等先进理念,堪称创新之作,在全球范围内也很难找到第二个。
创新在中信重工的深度植入使企业焕发生机,企业素质实现正向巨变,目前公司新产品贡献率达到70%,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保持行业领先。(洛阳日报记者 赵志伟 通讯员 蔡春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