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复街和府学门街相接,是东南隅东西向之主街。三复街,古称三府街,明代三座王府在此,清代多居住读书人,与府文庙、府儒学所在的府学门街,形成一条著名的文化街。
三王府 聂剑帆 画
三复街和府学门街相接,是东南隅东西向之主街。三复街,古称三府街,明代三座王府在此,清代多居住读书人,与府文庙、府儒学所在的府学门街,形成一条著名的文化街。民国初年,府学门街改名文明街,出现新式学校,三复街则成为一条商业街。
且谈明朝三王府
三复街,西起南大街,东迄府学门街,全长280米,宽约4米。关于此街街名的来历,近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此街原名就叫三复街,取自《论语》“南容三复白圭”的典故,让人学孔子的弟子南容慎言慎行。也有人认为,三复街原名三府街,明末福王府营建时,将教授、税课、照磨三座府衙迁于此地,故名三府街。
三复街原名三府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乾隆《洛阳县志》等清代文献就记载此街名字为三府街。三复街的名字出现在民国文献上,也应是1927年改的名字。
但是,乾隆《洛阳县志》等清代文献,并未记载三府街有衙门。几部《河南府志》对河南府教授的办公地址说得很清楚,在河南府儒学,不在三府街。税课、照磨,是河南府衙内设机构,也不存在独立设府之说。
那么“三府”从何而来?应来自“三王府”。《明一统志》卷二十九载,洛阳城内有五座王府:伊王府、洛阳王府、方城王府、万安王府、安乐王府。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五子为伊王,开府于洛阳,是为伊厉王,历代世袭。伊王府在西北隅,南门在集市街南口,即旧府门。洛阳王等王,皆是伊王的子孙。
高祐《嵩洛草堂遗编》卷二记载,洛阳王始封者为伊厉王之孙朱勉堡,他后来袭伊王位,是为伊安王,其嫡子、庶一子及子孙世袭伊王位。伊安王庶二子封方城王,洛阳王府就是后来的方城王府。因此除伊王府外,还有三王府,即方城王府(洛阳王府)、万安王府、安乐王府。
从乾隆《洛阳县志》所附明清洛阳城图来看,城中衙门很多,只有三府街一带是空白,并且这里湖泊相连,人烟稀少,适合建王府。明末清初的孟津人王鑨(lóng)《哀洛阳故宫》写明末战乱后之惨状:“旧时池馆今不识,暮鸦啼破杨柳春。哽咽呜呜不忍听,日夕麇鹿上城头。”这里的洛阳故宫,正是三王府,只有三王府南邻城墙,故王鑨如此述说。正由于三王府在此,所以此街被称为三府街。
三府街历史变迁
乾隆《洛阳县志》说:“周南驿,旧在县治东南,后改置南门内。”这里未提南大街,可见此驿离南门甚近。南大街南段街西有安国寺和诸多衙门,不可能移至街西。南大街南段街东临南门有祖师庙等建筑,其北为水道口街,从水道口街至三府街正是明代三王府旧址,是一片公地,正适合建驿站。故清代周南驿的位置正在这里,驿站的北门正面对三府街。
三府街东邻文庙、府儒学,多居住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形成一些世家大族。1932年倪锡英的《洛阳》描写道:“洛阳自来就是一个文物之邦,因此,在科举时代,洛阳人才辈出,他们靠着读四书五经,从八股文中取得了一官半职,于是在当时就营建起高堂大厦,过着舒适的生活,传后世子孙,大家便永远只知贪安享乐,不想再求上进。自从科举废止以后,所有的世家,都渐渐变作破落户了。”
到民国初年,三府街的公私房产相继卖给商人,三府街逐渐变成繁华的商业街,并改了一个很有文化的名字“三复街”!
三复街出现的第一位大商人是梁作焕,他是诸葛镇人,以小商贩起家。1927年,他在三复街买了一个院子,开设了松盛恒百货店,生意兴隆。十年后,他的商号已遍布全国。
在此前后,王保鑫的四茂恒商号、牛景仁的天倪长商号都在三复街西头开业。这两家商号主要从事糕点、酱菜制作,产品一度远销上海、广州。新中国成立后,这两家老字号融入国有蔬菜公司。
但是,并非所有的世家子弟都甘于破落。三复街的世家子弟杨保安成为一名军医,先后在关林伤兵医院等军医院供职。1936年退役后,在三复街自己宅院中开办保安医院。1940年,常香玉应张钫邀请在铁门演出,身患重病,多方医治无效,命悬一线,家人已准备后事。最后,她被送到保安医院,杨保安诊断她患的是肋膜炎,通过手术为其治愈。与保安医院相邻的还有伯谋医院、西林药店,这里与南大街一起形成医药、医院集中区。
府学门前文明街
三府街东是府学门街,因为它在河南府儒学门前,1927年改名文明街,此街东至南北向的道尊街,全长211米。道尊街是条短街,旁为玉虚观,曾改名道尊寺,街道之名便源于此。
清朝时,府学门街北为文庙,文庙东为府儒学,街南侧为奎光书院。文庙由入口向北,依次为琉璃龙壁、棂星门、牌楼,牌楼两侧有河图洛书彩色琉璃浮雕。再往北是泮池、石拱桥、戟门、月台、大成殿。在主体建筑两侧为乡贤祠、名宦祠等。府儒学有明伦堂、尊经阁、教授宅、孝节祠、王士元祠等建筑。1905年废科举,儒学停办。
1923年,私立明德中学迁河南府儒学旧址。1927年冬,豫西行政长官王玉堂,将文庙和相邻之玉虚观划归学校。同时,洛阳县教育局迁入文庙乡贤祠。1938年,在祠中修了一座澡堂,名为文明澡堂,供全县中小学生轮流免费洗澡。
从1938年开始,日军飞机开始频繁空袭洛阳。当时城区挖有多处防空洞,以防日机轰炸。文明街有一防空洞,洞口有两个,东口在原府儒学内,西口在文庙南门西侧。
1940年4月28日上午10时,12架日机对老城进行地毯式轰炸。当日,文明澡堂中有不少学生洗澡,明德中学正在上课。警报响起后,居民和师生纷纷进入防空洞。突然,日机投下的一枚穿甲毒气弹将洞顶炸塌,造成近百人死亡,多为老弱妇孺,另有杨松、王四娃等学生中毒后成了终生痴呆。三复街郭曾泰夫妇及其父母、小妹本已逃出洞,见其八十岁的祖母未逃出,遂进洞相救,结果全家皆死。(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