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起洛阳古城南门、北到十字街口的南大街,虽然长只有500米,却是晚清、民国时期洛阳重要的商业街之一,是大商行、大药房、银号云集之处。
南起洛阳古城南门、北到十字街口的南大街,虽然长只有500米,却是晚清、民国时期洛阳重要的商业街之一,是大商行、大药房、银号云集之处。
巨商大贾满街衢
晚清时期,洛阳的商行集中在南关一带,西至盐店口,东至小石桥,商铺林立。在南大街上,多为京广杂货、绸缎、布匹等零售店铺。但是民国时期,由于战乱频仍,南关的很多商行都先后迁往城中,主要分布在南大街,因此南大街成为大商行最集中的街道。
在这些商行中,有四大绸布庄,分别是周顺成、宏兴源、振源祥、永昶得;有三大糖烟酒行,分别是庆丰号、瑞茂号、义信号;有五大杂货行,分别是仁兴长、贵牛长、董震生、兴盛长、中兴长;有当时洛阳最大的鞋店乾盛俊等。其中,以乾盛俊、董震生、兴盛长最为著名。董震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停业,乾盛俊、兴盛长一直营业至1956年,最后融入国有商业系统。
乾盛俊是清朝洛宁县的一家老字号鞋店,清末该店掌门人张子俊将其迁到洛阳南大街。乾盛俊生产的布鞋用料考究、做工精良、样式新颖,能满足各阶层顾客的需求,因此迅速占领洛阳市场。有一次,外地一鞋贩前来看货,犹豫不决,张子俊随手从货架上拿下一双鞋,用斧头将其剁成两截,切口处露出白花花的衬茬。该鞋贩疑虑顿消,生意立即成交。乾盛俊从此声名鹊起,产品畅销豫西、晋南一带。
董震生杂货店与乾盛俊相邻,由董耀曾创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时以制作销售鞭炮、糕点为主,兼营核桃、大枣等干果。其子董作霖接任后,扩大规模,店员有三十多人,主要从事各种杂货的批发,如外地产的弹轧花机、美孚牌煤油、蜡烛,本地产的各种山货、纸张、铁器等。
兴盛长位于南门的瓮城内,由李臣在清末创立,他从上海一家洋行进货,专门批发照相器材、眼镜等洋货。他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十余个城市建立分号,成为这些城市照相器材、眼镜等主要批发商。1925年前后,兴盛长开始组装相机,由它组装出品的一套外拍相机,现藏于杭州某博物馆,是至今发现最早的国产相机。
中西药房集古街
在明朝时,南大街就设有河南府惠民药局,它是为平民诊病卖药的官方机构,掌管贮备药物、调制成药等事务,军民工匠贫病者均可在此求医问药。遇疫病流行,惠民药局有时也免费提供药物。药局内附设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贫病无依者,由医官负责免费治疗。
清代,在南大街设有河南府医学,这是主持全府医疗事务和教学事务的学校,由于在河南府儒学之南,又称南学。位置在亨通街与南大街交叉口西北角,在其南有门,名曰黉(hóng)门,即校门。因此,当时亨通街至南门,又叫黉门街,亨通街原名就叫黉门西街。1927年,黉门街、南大街改名为中山南街。抗战期间,黉门拆除。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原名南大街,并对道路作了拓宽。
晚清、民国时期,南大街各商行也从事中药材的批发生意,因此南大街是豫西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但是,从事零售业的大药房也集中在南大街,主要是济民大药房、长春药店、李氏药房、泰生祥中药店等。济民大药房在新中国成立前停业,其他药店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融入国有医药系统。
济民大药房,又称济民医院、中西大药房,位于南大街北端路西。这是当时洛阳最大的中西药房,也是大的西医院之一。此院临街的为药房和门诊,后有三进院,为住院部。
长春药店位于南大街北端路东,为晚清名医马萱创办,同时也是设有坐诊大夫的中医院。1942年,其掌门人马和善扩大规模,成为洛阳中药材最全的大药房。
李氏药房位于南大街南端路西,为民国初年名医李翰章创办,初为中药店。1943年,其掌门人李玉珍改为专门批发兼零售西药的大药房。同时,李氏药房制作和出售各种中成药。
泰生祥中药店原名元恒德中药店,是清末洛宁人在东大街开设的,同时在南大街开设元恒丰绸缎店。1928年,两店转给新安县铁门镇张钫家族,由其五弟张容掌管,字号改为泰生祥,放弃绸缎生意,专做中药材,两店有30多人,经营中药材七八百种,成为豫西最大的一家中药商号。
古街百年老银号
南大街为货物集散地,商行多,因此银号也多。民国时期,南大街的银号有益晋银号、协通银号、裕通银号、福聚银号、聚丰银号等多家。其中,益晋银号存在的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
益晋银号位于今南大街76号,这里是清末民初的祥发厚银号的旧址,1922年被石昆买下,开办益晋银号。石昆是洛阳麻屯人,自幼在陕州会兴镇和顺银号当学徒。会兴镇是河东盐的官方集散地,当时钱币流通开始“废两改元”,盐商每天都要把大批散碎的银子送到银号铸成元宝,再送到银行,换成银元。石昆是铸银高手,得到盐商和银行业的赏识,于1913年在运城创办益晋银号。
益晋银号不断扩大规模,迅速扩大到五盘银炉,每天铸银近两万两,每年获利都在三万元以上。他接着在陕州、闻喜县、洪洞县、西安、郑州等地,开办银号、盐号、棉花打包场等。1922年,他在洛阳开办益晋银号,并开办洛阳大有火柴厂。
1932年春,山西经济委员会委员李孟存伪造证据,称石昆通匪,没收其在山西的全部资产。石昆不服,托人上诉至南京,经过三年,石昆才最终胜诉,但资产严重受损。1938年,日军攻占晋南,石昆商团在山西的商号化为乌有。不久,他在陕州、郑州、西安的商号和洛阳大有火柴厂相继倒闭。1944年5月,日军攻陷洛阳,洛阳益晋银号倒闭。
目前,洛阳益晋银号的旧址仍存,这是一个四进院落,坐西朝东,临街房和二门、三门及两边厢房皆为两层楼房。主楼位于最西部,这是一栋独特的三层楼,一层为三间砖券窑洞,窑洞券台上另起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在窑洞北侧有砖砌楼梯通往二楼、三楼。窑洞南侧有门,可通往后花园,今已不存。(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