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其中不少与洛阳相关:或由洛阳人所著,或所述为洛阳事,或成书于洛阳……在那些发黄的纸张背后,闪耀的都是智慧的光芒。
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其中不少与洛阳相关:或由洛阳人所著,或所述为洛阳事,或成书于洛阳……在那些发黄的纸张背后,闪耀的都是智慧的光芒。在本系列中,我们选取部分古籍,看看它们当年的模样。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暗销魂。(《断句》)
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东宫春》)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饮马长城窟行》)
——《隋炀帝集》
白河书斋所藏《隋炀帝集》和《隋炀帝艳史》
(图由晁会元先生提供)
毁誉难定的亡国之君
如果没有《隋炀帝集》的流传,人们大概不会想到,荒淫残暴的隋炀帝杨广竟有如此才情。
确实,在中国历史上,比隋炀帝名声更差的皇帝不多。人们也都知道,一名亡国之君的毁誉,很大程度上是由写历史或写小说的人决定的。如今再看他一生的功过,并不是那么容易进行评说的。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次子,出生于公元569年,一名杨英。他“少敏慧,好学善属文”,且仪容俊美,有极强的军事才能,13岁被封晋王,后授武卫大将军等。公元589年,20岁的杨广被隋文帝任为元帅,率50余万大军平定南陈;之后,他又平定江南叛乱,北上击破突厥,屡立战功,为中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逝,杨广即位,成为隋朝第二任皇帝,次年改元大业。应该说,他是一名极有抱负的实干家,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便决定营建东都,迁都洛阳,以更好地控制全国局势。历时10个月建成的东都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在中国都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他又下令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这条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代进行了取直疏浚,今天仍在使用,它就是京杭大运河。
东都的营建和大运河的开凿,使洛阳成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全国的交通枢纽。然而,精力旺盛的隋炀帝并不满足于坐在皇宫里掌控全国,他还要开疆拓土四处巡游,这使他落下了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的暴君恶名。
有人给隋炀帝算过一笔账:公元605年营建东都,用时10个月,每月用工200万;公元607年修长城,用工120万;公元605年至公元610年修大运河,累计用工超过300万……不仅如此,他还三征高句丽,并年年出巡,在江南、塞北等地大造离宫,导致民怨沸腾。
公元616年,隋炀帝不顾群臣劝阻,再次游幸江都(今江苏扬州)。此时已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公元618年,大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隋炀帝被缢,时年50岁,在位14年,隋朝至此灭亡。
才华出众的风流名士
隋炀帝虽被评价为暴君,却不是一个昏君。他的文治武功都十分了得,不仅对统一中国立过大功,还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科举制就是他开创的,在历代人才选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直使用到晚清。
迁都洛阳后,他恢复了被隋文帝废除的国子监、太学及州县学,又广求散落各地的典籍加以保护,同时组织编写了《长洲玉镜》《区域图志》等130部图书,对保护我国古代典籍发挥了很大作用。
而隋炀帝自身的才情,也是极为出众的。他自幼好学,在文学、音乐、佛学等方面都有造诣。后人曾感慨:“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他对自己的文学才能也十分自负,连别人写的诏书都看不上,要亲自操刀,并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馀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这口气够大的,就是说即使比才学,皇帝也该由他当,因为没人能超过他。
《隋炀帝集》收集了隋炀帝的诗词文章,原为55卷,其中流传至今的诗作有40多首。看看这些诗,你会发现他还真不是吹牛。比如《饮马长城窟行》有“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之句,被赞“有魏武之风”;《春江花月夜》写“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则充满浪漫柔情。《断句》中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东宫春》中的“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都清丽自然,充满美感。
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并认为“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他保留了隋朝好的制度,并从隋炀帝身上吸取教训,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千古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