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首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活动内容,烘托文化节气氛,展示洛阳悠久灿烂的古都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作为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重要文化活动项目之一的洛阳市第22届河洛文化民俗庙会于2012年4月12日—4月16日在洛阳民俗博物馆举办,本届庙会由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承办。
第二十二届河洛文化民俗庙会节目、活动一览表 (点击下载查看)
为丰富首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活动内容,烘托文化节气氛,展示洛阳悠久灿烂的古都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作为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重要文化活动项目之一的洛阳市第22届河洛文化民俗庙会于2012年4月12日—4月16日在洛阳民俗博物馆举办,本届庙会由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承办。本届庙会主要活动如下:
一、民间艺术表演
(一)南狮、北狮同台竞技,文狮、武狮各显神通
狮舞是河洛地区民间备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狮舞分文狮、武狮两种,文狮有挠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则有跳跃、滚翻、登高、腾转等技艺。又因地域的差别,又有南狮、北狮之分。洛龙区大里王王氏狮舞则是河洛地区北派武狮的杰出代表。大里王狮舞以其独特风格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造型、悠久的历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狮不同于北狮的憨厚可爱、质朴笨拙,它机智灵巧,动作轻盈便捷,腾、挪、跳、跃均有一定的节奏,肢体动作与目光配合协调、默契;装束上亦别于北狮的厚重、单一,其装束色泽明快、绚丽、多样、轻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为丰富本届庙会活动内容,本届庙会邀请偃师市金龙狮舞团进行南派狮舞表演,大里王耀堂狮舞团和荥阳县蒋头狮舞团表演具有河洛地区浓郁文化特色的北派狮舞,南北两派狮舞登台竞技。洛阳狮舞以武狮为主,文狮较为少见,以文狮表演称著于河洛地区的伊川县平等乡红玫瑰狮舞团在本届庙会上由巾帼妇女进行文狮狮舞表演,可谓文、武兼具,南、北荟萃,狮舞表演将是本届庙会的一大亮点。
(二)川剧绝活——“变脸”
变脸
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一种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最先用于神怪角色,明代已有。其最先是起源于中国戏曲的情绪化妆,后由“后台改扮”转化为“当场变脸”,成为一项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其技艺成形于二十世纪,成为“川剧”的一门独特的技艺。变脸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大变脸系全脸都变,有3变、5变乃至9变;小变脸则为局部变脸。变脸的主要手法有三:抹暴眼、吹粉、扯脸。前两种属涂面化妆,如抹暴眼是演员手指抹上预存于眉头或鬓的墨青,一抹即变;吹粉更是粗糙,即演员吹起色粉,以改变脸色;后一种则加用面具,一层一层套在脸上,松紧死活有度,变时一个个扯下来。此外,还有撕脸与贴脸,现已不多用。变脸要求动作敏捷,不露痕迹,令观众叹为观止、啧啧称奇。
为发扬光大“变脸”这一独特的川剧艺术,丰富本届庙会活动内容,本届庙会邀请洛阳佰鸣庆典礼仪有限公司旗下的小鱼儿演艺公司到庙会上进行表演,让游客领略“变脸”这一川剧绝活的风采。
(三)、盘鼓、铜器表演
1.宜阳县屏南盘鼓团盘鼓表演
宜阳县屏南盘鼓团是河洛地区为数不多的一支优秀女子盘鼓表演团,该团曾多次参加洛阳地区的重大节庆表演。“击之如雷,动之如涛,鼓中有舞,舞中有鼓”,是对盘鼓的形象描写。盘鼓是中国古代军鼓的一种,节奏性强,套路多变,气势宏大,在行进中进行表演,同时富于阵法变化的特点,在指挥员的指挥下变换队形,鼓声或大或小,或疾或徐,快时如风云突变万马奔腾,慢时似冲锋过后解鞍卸甲稍事休息,变化多端,高潮时鼓镲齐鸣,声震云霄,雄壮激烈,扣人心弦,极富感染力。的开封盘鼓,充分展现了盘鼓艺术的豪放、率性、纯朴的艺术魅力。该团应邀在本届庙会上进行表演。
2.嵩县白云天鼓队铜器表演
嵩县白云天鼓队的铜器表演源于古代军乐,一般用于战时督战表演,乐器有鼓、铙、镲、边鼓、锣,表演阵容由几十人、上百人组成,阵容强大,场面壮观。铜器表演属于打击乐,表演时一人指挥,众人击打,场面壮观,高潮时,战鼓声、脚步声、马蹄声融于一体,粗犷豪放、高亢激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该队铜器在传承旧时乐谱及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舞步,在传统曲牌《十八锤》、《十八锤帽》、《马步窜》、《装鸟枪》、《闪闪腰》、《蛇后尾》、《埋伏》的基础上,融入了十六步、十八步、二十四步舞步,自创曲牌《白云天鼓》和《农家乐》等曲牌,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时代感,把传统技艺和现代元素巧妙结合、达到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效果,把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多次参加洛阳地区的重大节庆活动演出,好评如潮。本届庙会上该团将为游客展示铜器艺术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