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900多年前,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这样为洛阳“代言”。
通济渠(汴河)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900多年前,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这样为洛阳“代言”。
洛阳是北宋西京,这里“河山控带,形胜甲于天下”,是古人理想的建都之所。在北宋之前,已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洛阳的建都史长达1500年。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2000多年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如是说。今天,在洛阳腹地的伊洛平原上,沿洛河一线分布着五大都城遗址,分别为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称为“五都荟洛”。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的都城。
位于宜阳县石陵村的后晋显陵
唐末藩镇割据,武夫夺权,自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开始,短短五十多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五个王朝,史称“五代”。
后晋是五代的第三个政权,盛时疆域包括今河南、山东两省,山西、陕西大部,及宁夏、河北、湖北、安徽、江苏部分地区。
后晋开国君主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对契丹俯首称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
石敬瑭本是后唐开国功臣,割据太原,功高震主,遭后唐末帝李从珂猜忌。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李从珂派兵攻打太原,石敬瑭在契丹可汗耶律德光的扶持下击退后唐官军,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晋,改元天福。同年冬,石敬瑭引契丹兵南下,灭掉后唐,定都洛阳。
晚唐至五代战火纷飞,洛阳宫室屡毁,河道不通,后晋都洛仅1年,便把都城迁到了漕运更为便利的开封。
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病逝,其养子石重贵登基,是为后晋出帝。出帝不甘依附契丹,拒不称臣,耶律德光发兵征讨,后晋文臣武将离心离德,或是按兵不动隔岸观火,或是心怀鬼胎趁火打劫,大厦将倾,神州板荡。
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冬,后晋主帅杜重威不战而降,契丹渡河南下,攻占开封,出帝被俘。开运四年(公元947年)春,辽太宗耶律德光入主中原,出帝被流放东北,后晋灭亡。
后晋立国11年,内忧外患,连年征战,虽无国泰民安的锦绣文章,却有金戈铁马的慷慨悲壮。英雄好汉舍生忘死保卫中原,华夏儿女同仇敌忾反抗侵略,光耀长夜,可歌可泣。
历史的洪流裹挟个人命运,而个人的抉择也在影响历史的走向。石敬瑭拱手割让幽云十六州,从洛阳迁都开封,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格局。此后,洛阳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亦不再是南北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失去了北方军事屏障,河洛腹地一览无余,胡马铁蹄可长驱直入中原,北宋“靖康之耻”由此埋下祸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