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900多年前,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这样为洛阳“代言”。
汉魏洛阳城残垣
太康之治
就在西晋灭吴这一年,司马炎改元太康,这是他的第三个年号,一共用了10年。在此期间,他重视农业,关注民生,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一派盛世景象。史学家对其津津乐道,称为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是西晋王朝的一个巅峰。《晋书·食货志》中称:“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晋纪·总论》中也描述了太康年间的繁荣景象,说当时“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陆机携弟弟陆云从吴地来到洛阳。即使在人才济济的西晋文坛,陆机的光芒也无法被掩盖。南北朝时,钟嵘在《诗品》中称他为“太康之英”。
后人常将陆机与才高八斗的曹植并论,如唐代李白说:“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南宋时,叶适也称:“自魏至隋唐,曹植、陆机为文士之冠。”
辟雍之碑
西晋重视儒学,不仅重兴太学,还开设了国子学。洛阳出土有西晋辟雍碑,就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和皇太子司马衷亲临辟雍、视察太学的经过。
何为辟雍?一般认为,辟雍即太学,因四周有水、形如璧环而得名,是天子“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
西晋辟雍碑拓片(局部)
1931年,西晋辟雍碑出土于汉魏洛阳城南郊的太学遗址,碑首有隶书题额“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等23字。据碑文记载,晋武帝在登基之后的十余年间,曾数次到太学“行乡饮酒、乡射礼”;当时的太学生“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并时集至,万有余人”,可见西晋太学之盛。
1971年,西晋辟雍碑的碑座也被发现,与碑身合为一体后,通高3.22米。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石交录》中称:“此碑出,遂为传世晋碑之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