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是古人理想的建都之所。在北宋之前,已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洛阳的都城史长达1500年。
汉山之巅光武庙
光武中兴
东汉的历史,是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开始的。这一年,刘秀登基称帝,定都洛阳,初步稳定了天下局势,开始着手平定赤眉军和其他地方割据势力。
当时,赤眉军在关中立刘盆子为帝,与东汉王朝分庭抗礼。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因关中缺粮,赤眉军向东撤退,刘秀派大将冯异等在崤山一带进行阻击。赤眉军大败后向南溃逃,刘秀亲率大军在宜阳城西拦截,使十余万赤眉军陷入重围,不战而降。此后,他又用数年平定了陇西等地,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天下既定,刘秀偃武修文,与民休息,实现了光武中兴。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为纪念父亲,在宜阳城西的汉山之巅建了光武庙,相传这里就是刘秀收降赤眉军的地方。
历代对光武庙多有重修,金代时,元好问等人为避兵乱寓居宜阳,曾登汉山作《秋日载酒光武庙》一诗,称“美酒良辰邂逅同,赤眉城北汉王宫。百年星斗归天上,万古旌旗在眼中”。
明章之治
公元57年,62岁的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南宫前殿去世。汉明帝刘庄继位,改元永平,继续施行仁政。《资治通鉴》记载,他在位期间“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一派盛世景象。
汉明帝重视儒学,也对佛教有浓厚的兴趣。永平年间,他感梦求法,派使者蔡愔等人前往西域,迎回了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并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宋代高承也在《事物纪原》中说:“汉明帝时,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初止鸿胪寺,遂取寺名,置白马寺,即僧寺之始也。”
“释源”“祖庭”白马寺
汉明帝去世后,汉章帝刘炟(音同达)继位。他为人宽厚,且好儒学,提出“王者八政,以食为本”,使百姓安居乐业的同时,也将东汉的文治武功推向了巅峰。这是他与父亲汉明帝共同开创的盛世,史称明章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