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隋书》记载,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两年之后,他又开江南河,南抵余杭(今杭州)。至此,以洛阳为中心的“人”字形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示意图
在很多人心目中,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骄奢淫逸,正是因为他开凿运河、三征辽东,最终激起民变,葬送了隋王朝的基业。
隋王朝的灭亡,确实与三征辽东有关,而兴兵辽东的前提,则是开凿隋唐大运河的北线——永济渠。
据《隋书》记载,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两年之后,他又开江南河,南抵余杭(今杭州)。至此,以洛阳为中心的“人”字形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乘龙舟从江都(今扬州)北上,经通济渠至洛口,渡黄河入永济渠,只用两个月时间就抵达涿郡(今北京),拉开了三征辽东的序幕。
当时,辽东被高句丽占据。高句丽对隋王朝叛服不定,且无人臣之礼,不时侵扰边境。隋炀帝遂在涿郡集结大军,并征发江淮以南的民夫及船只,转运洛口仓、黎阳仓的漕粮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
大沙河流经焦作城区
然而,隋炀帝三征辽东以惨败告终,还造成了“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农民起义越来越多,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隋亡之后,唐太宗、唐高宗父子再征辽东,也是派大军从洛阳出发,沿永济渠前往涿郡中转,涿郡的军事地位越来越重要。元代之后,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军事及文化中心。
据《隋书》等记载,永济渠在河南境内可分为两段。南段为引沁水南达黄河,在洛口与通济渠相接;北段则引丹水、淇水等,并借用了曹操开凿的白沟故道。
明代之后,永济渠又称卫河。由于泥沙淤积、黄河改道等原因,它的源头与河道也发生了改变。不过,那些沿岸的运河名城,不会忘记永济渠的故事,承载了关于永济渠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