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隋书》记载,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两年之后,他又开江南河,南抵余杭(今杭州)。至此,以洛阳为中心的“人”字形隋唐大运河正式形成。
画外音
曹操开白沟
白沟是永济渠的前身,为曹操东征乌桓时开凿的。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现成的运河故道,隋炀帝想兴兵辽东,还得再多等一段时间。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征讨乌桓呢?
这得从汉末局势说起。当时群雄争霸,曹操与冀州牧袁绍成了对手。乌桓是东胡的一支,活动在辽东、辽西一带,后来加入了袁绍阵营。
世界文化遗产浚县黎阳仓遗址
官渡之战后,袁绍落败,退至黎阳(今浚县),不久病死。随后,曹操与袁绍之子袁尚在黎阳城下决战,袁尚投奔乌桓,谋图收复冀州。曹操这才在淇门“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随后东征乌桓。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在柳城(在今辽宁朝阳)白狼山大败乌桓,回程中经过碣石道,遂作《观沧海》与《龟虽寿》,抒发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
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及浚县古城
隋炀帝亲征
隋朝灭亡的直接诱因,是隋炀帝三征辽东。
这不一定是隋炀帝好大喜功,而是隋王朝统一全国后,发现辽东还有高句丽叛服不定,不得不出手教训。
《隋书》记载,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黄门侍郎裴矩上奏隋炀帝,称:“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也就是说,高句丽占据了中国之地,还对隋朝有不臣之心,是可忍孰不可忍?
隋炀帝决定亲征,但路途遥远,从涿郡(今北京)到辽东城(今辽宁辽阳)还有数百公里。他又让将领互相制约,不得争功,结果屡失时机,最终无功而返,还死伤惨重,失了民心。
隋亡后,唐太宗也从洛阳出发,亲征辽东,唐高宗子承父业,直到公元668年,才让高句丽从历史上消失。
北京什刹海前海的澄清上闸遗址
漂来的北京
作为因运河而兴的城市,杭州有句话,叫“流成的杭州”;北京也有一句话,叫“漂来的北京”。
是的,在隋炀帝开永济渠之前,涿郡的存在感并不强。永济渠开通后,为三征辽东,隋炀帝将大量人马及军需物资运往涿郡,并在这里设了行宫——临朔宫。
没过几年,隋朝将亡,涿郡被名将罗艺占据。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罗艺在涿郡督军,他见天下大乱,而“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遂将其据为己有,后来降唐。
唐代时,涿郡又称幽州、范阳等,是一座军事重镇。唐玄宗天宝年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拥兵自重,发动安史之乱,已可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元代之后,京杭大运河取代隋唐大运河,北京仍是名副其实的运河名城。(洛报融媒首席记者 张广英 洛报融媒记者 曾宪平 通讯员 赵耀东 李忠宝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