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推销保险产品时承诺高额回报,您可要当心了,这有可能是非法集资陷阱。近期,一些打着保险理财旗号进行集资的诈骗陷阱相继被曝光,不法分子多以高额利息诱导消费者,市处非办提醒市民对此应谨慎辨别。
如果有人推销保险产品时承诺高额回报,您可要当心了,这有可能是非法集资陷阱。近期,一些打着保险理财旗号进行集资的诈骗陷阱相继被曝光,不法分子多以高额利息诱导消费者,市处非办提醒市民对此应谨慎辨别。
●案例
舒某是某保险公司湖南省怀化市分公司的业务经理,为吸引客户投保,舒某虚构险种,向客户谎称公司推出了新的保险理财产品,年利率最高可达10%,且投保人可以随时取回保险费。为了使客户相信购买的是保险公司的正规保险产品,舒某还用伪造的保险公司印章和投资者签订保险合约。
截至案发,舒某非法吸收资金470余万元。舒某并没有将这些钱交给保险公司,而是部分用于支付先前投资者的利息,部分用于个人开销。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舒某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0万元。
●解析
法院审理认为,舒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保险产品,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他人募集资金,且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
市处非办工作人员表示,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因此不可能有很高的利息回报,投资者切勿受高息诱惑,以免落入陷阱。
近年,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的心理实施非法集资的案例在保险业中时有发生,其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利用保险公司声誉虚构保险产品并承诺给予高额回报,吸引消费者投资;二是在原有保险产品基础上承诺给予额外利益,与消费者签订代客理财协议,以此吸收资金。
●提醒
如何辨别此类非法集资陷阱?市处非办提醒,购买保险产品前应谨慎、冷静,切忌被“高收益”等字眼诱惑。购买产品时,应先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或电话核实销售人员身份及保险产品的真假,不要与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签订私下协议。在付款时,要避免将现金直接支付给销售人员,要尽量选择转账至保险公司账户等付款方式,确保资金安全。(记者 戚帅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