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动员力、治理管控力、统筹协调力、宣传引导力,推动高质量党建、高效能治理、高水平服务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党员护士“全副武装”准备进入隔离病区
织密基层组织体系
全市各级党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目标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坚持以政治引领为根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全市党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在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工作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596个,成立党员先锋队和党员攻坚组3199个,设置党员示范岗8589个,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党员志愿者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坚持以思想引领为先导。健全完善市、县、乡三级理论宣讲团,选拔68人纳入市级宣讲人才库,成立县级宣讲团18个190余人、乡级宣讲团152个830余人,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
●坚持以组织引领为根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创建省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23个、市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村(社区)100个、市级标杆式党建示范点24个、“五星支部”2023个,累计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18个。
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红色驿站”进社区
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将“三治”深化拓展为“四治”,探索推进“智治”与“德治”“法治”“自治”的有效融合,不断推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已初步形成。
●全市3199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基层协商工作机制,实现村(居)民会议制度、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居)民小组会议制度、村规民约全覆盖,选树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83个。
●积极培育社会组织,目前全市共登记社区社会组织205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7316个。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四官”服务进村(社区)活动,全市共建立“四官”服务队2817支,累计入户走访26.4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3586起,指导完善村规民约1065个。
●广泛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实现村(社区)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全覆盖,培养“法律明白人”2万余人。
党员民情员入户走访
●推广建立“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队伍”的“四个一”机制,建成社区警务室526个,设立警务工作站(网格)3472个,配备警务室民警540人、警务室辅警2688人。全市3074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
●深入实施以学促德工程,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35个。
●实施以规立德工程,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8个、省文明村镇43个、市文明村镇803个,建成293个家风家训馆,实现乡镇级家风家训馆全覆盖。
●实施以文养德工程,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建成农家书屋2729个,总藏书量超过550万册。
家风家训馆
拓展基层服务体系
我市积极拓展党政联动、上下贯通、功能整合、优质高效的基层服务体系,以高质量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
大力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推动编制下沉,全市总计下沉各类编制2446名,平均每个乡镇(街道)下沉13名。
●推动人员下沉,2016年以来,市下派挂职干部134名、选派第一书记1791名、选调优秀毕业生303名、招募“三支一扶”502人,推动干部人才到一线锻炼。
●推动资金下沉,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确保每个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不低于3万元。
乡村党建文化广场
健全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基本形成“15分钟体育健身圈”。
●完成全市9个县(市)134个乡镇卫生院、2674个村卫生室的远程医疗建设,累计远程医疗服务24万人次。
●实施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208公里,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95%,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8%。
●探索搭建智能服务平台。依托政务服务网和电子政务外网,打造规范、透明、便捷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目前政务服务四级全覆盖已基本完成,市级2324个政务服务事项、县级22461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认领录入完毕。推行“洛快办”App,整合1750个市本级和15190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事项,推出78个高频便民服务,累积注册用户117万余人。
●创新实行街道区域化党建“三征三议三公开”工作法,全面推广“红色众筹”“红引擎”党建联盟等做法,全市1336个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开展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
●持续深化“136”工作机制,加强对1213个“三无”小区的治理管控,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四方联动”机制。(记者 孙小蕊 李冰 通讯员 李波颖 整理)(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