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并明确提出了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的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并明确提出了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的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深刻认识“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新成就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呈现稳中有进、繁荣向好态势,动力活力更加彰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文化惠民成效更加显著。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凸显。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融合发展效应不断显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已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准确理解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目标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所以,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对于“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全面把握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要求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建成文化强国这一重要目标,立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坚定文化自信两大重心,完成三项重点任务:
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综合目标,应贯穿国家、社会与公众三个层面,具体包括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等。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即将完成,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文艺创作方面,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在媒体深度方面,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
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肩负着生产文化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任务,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包括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推进国际传播等。(陈启明 作者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市情研究部主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