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王红军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铆焊构件厂重型车间的一名铆工,自1992年进厂以来,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经过26年的摸爬滚打,他练就了过硬的技术,被公司评为“金牌首席员工”,圆满完成了多项重点产品和项目研发任务。
45岁的王红军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铆焊构件厂重型车间的一名铆工,自1992年进厂以来,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经过26年的摸爬滚打,他练就了过硬的技术,被公司评为“金牌首席员工”,圆满完成了多项重点产品和项目研发任务。
工号为1602-404/1的转炉在场内制作完成后,圆度要求不超过2毫米,焊后直线度要求不超过1毫米,难度非常大。接到生产任务后,王红军带队研究图纸工艺,与设计工艺人员探讨制造方案,细化每一个制造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使班组的三个班次在生产中没有障碍,顺利通过该型号转炉的制造,为后期生产的两台更大的转炉积累了宝贵经验。
工号为1400-002/1的主体钢结构部分的生产预装任务主要由王红军负责,单台铆焊件入库重量为1181.612吨,预装部件有40余个,预装难度极大。王红军带领小组成员攻坚克难,按要求、分步骤进行预装,从铺平台、测量平台平面度到左右浮桥预装,以及总重量达94吨的安装平台预装、主立柱与重达150吨的受料斗预装等工作均有条不紊进行。经过5个月的艰苦努力,他圆满完成预装任务,为生产同类产品打下了良好基础。
王红军不仅在产品的生产制作上集思广益、创新攻关,还在节能降耗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到车间现场后,使用原有的加热装置常出现钢结构件被熏黑的现象,且黑烟带走大量热量,加热效率降低。王红军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了加热器研制小组,对铆焊厂旧式加热器进行改进、创新。
通过制订改制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王红军和团队最终研制出的加热效率更高的新型射吸式加热器、单筒式加热器、双筒式加热器及半环形加热器等,均已在铆焊厂全面投入使用。经计算,仅双筒式加热器使用当月即为铆焊厂节约约2.4万立方米燃气,节约效果显著。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红军带领班组利用生产间隙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毫不吝惜地把自己所学和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徒弟,并牺牲休息时间对徒弟进行辅导,其多名徒弟在铆焊厂举办的“名师带高徒”活动中名列前茅。
创新没有休止符,探索永远在路上。王红军敢于迎接挑战,大胆地在实践中创新,为企业节约成本数十万元。他兢兢业业地诠释着“工匠精神”,用一份份近乎完美的工作业绩为“金牌首席员工”的荣誉增辉。(姜明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