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一核三区”中的“一核”,高新区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前沿和主阵地。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在高新区调研时提出,高新区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的核心板块,要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牵引,开拓进取、务实重干,为实现全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本月24日,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将在我市开幕。此项活动由洛阳高新区承办,是全国规模最大、辐射最广、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创新创业赛事。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参赛企业团队、创投机构投资人等将齐聚我市,共襄“双创”盛事。
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一核三区”中的“一核”,高新区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前沿和主阵地。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在高新区调研时提出,高新区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的核心板块,要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牵引,开拓进取、务实重干,为实现全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高新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厚植优势,突出重点,先行先试,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争当洛阳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自主创新硕果不断,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9月15日晚,“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位于高新区的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天宫二号提供90%左右的轴承及相关组件,在“天宫二号”上打上了深深的“洛阳制造”印记。
轴研科技只是高新区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高新区自主创新成果不断: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我国首支鸡新支流(Re-9株)基因工程三联灭活疫苗;
洛阳德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管道焊接机器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洛阳泰斯特探伤技术有限公司潜心研发钢丝绳监测技术,其产品应用于索道等多个领域……
自主创新能力更强,这是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要义。目前,自主创新主体的培育计划在高新区顺利推进,包括培育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种子计划”、销售收入超10亿元中型企业的“育苗计划”和推动龙头企业跃升百亿级的“大树计划”等,一批批对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创新能力强的创新龙头企业正做大做强。
此外,依托普莱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瑞特装国家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高新区正搭建面向行业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富有活力的协同创新体系。
高新产业集群发展,生动演绎“高新速度”
在高新区滨河北路西段,中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涂装装备研发生产项目今年年底就要建成,创造了今年开工、今年竣工的“高新速度”。
离该项目不远,中航锂电(洛阳)产业园三期工程从去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0月进行试生产,同样创造了令人惊讶的“高新速度”。
“高新速度”为何屡次出现?“创新发展离不开产业、项目,一个个好项目、好产业是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建设的最佳载体。”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志强表示,今年以来,高新区把产业、项目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扎实推动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工作。
该区把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依托骨干企业,着力加强上下游、左右链完善配套,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绿色储能、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兽用药品和动物疫苗、现代科技服务等领域,实现产业链的延伸融合,呈现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新区还将力争打造10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不断增强产业的竞争优势和集群效应。
创业创新要素集聚,营造浓郁“双创”氛围
今年7月、8月,洛阳拓博尔铁路设备有限公司、洛阳尚德药缘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在高新区注册。这两家企业都是从今年高新区举办的2016洛阳创业之星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最终落户高新区。
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吸引优秀人才、项目集聚,进而推动项目在当地落地生根,高新区收获满满,“打得一手好牌”。
营造浓郁的“双创”氛围,让广大创业创新者有地方可去、有服务可享、有政策可用,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一直是高新区努力的方向。
该区以生命科技园、中科科技园、北航科技园、洛阳瞪羚谷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的产业孵化与培育机制,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同时,高新区健全金融与科技对接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还吸引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团队到区内创新创业,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汇聚的创新创业高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高新区一直在路上。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创新资源密集、创新体系完备、创新活动丰富、创新成果显著的优势,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转型升级样板区、开放创新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和新兴产业先导区。
(洛阳日报记者 孙小蕊 特约通讯员 王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