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洛阳牡丹格外“忙碌”:油用牡丹籽喜迎丰收,黝黑牡丹籽变成金黄的牡丹籽油;牡丹真花艺术品,在世界级园艺博览会上斩获多个奖项;洛阳牡丹绽放G20杭州峰会……
夏末秋初,洛阳牡丹格外“忙碌”:油用牡丹籽喜迎丰收,黝黑牡丹籽变成金黄的牡丹籽油;牡丹真花艺术品,在世界级园艺博览会上斩获多个奖项;洛阳牡丹绽放G20杭州峰会……
近年,我市牡丹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种植规模扩大,开发步伐加快,形成了种植、观赏、科研、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牡丹花都”品牌正走向更高、更大的舞台。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到2020年,我市牡丹产业总产值将力争达200亿元,建成国家牡丹产业中心。
让“牡丹花都”名副其实
每逢阳春三月,古都洛阳都沉浸在牡丹花香中。在中国国花园、王城公园等牡丹观赏园里,各种名贵牡丹争奇斗艳,游人流连花海;公园广场、道路绿地、城市出口等,随处可见牡丹倩影;在南部山区高海拔地区,高山牡丹错峰盛开,延长游人赏花期……
近年,我市加快牡丹产业发展,扩大种植面积,在城区主要道路、广场游园、机关庭院、大型社区等处增植牡丹,让“牡丹花都”名副其实。
在牡丹产业中,观赏牡丹具有传统优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展观赏牡丹面积2万余亩,涵盖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共有1200多个品种。
我市《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稳步发展观赏牡丹种植,提升观赏水平,新建一批牡丹观赏基地,改造提升王城公园、国家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神州牡丹园等观赏园,最终形成牡丹次第开、风格迥异的各类牡丹观赏园众星拱月的格局。
通过在中心城区的主要道路、广场、街道、小区等区域增植牡丹,形成人花和谐的独特城市牡丹景观。在城郊区域现有的观赏牡丹基础上,扩大观赏牡丹种植规模、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打造城郊观赏牡丹产业带。
牡丹生产技术节节高
我市牡丹生产技术优势明显,近年得到不断提升,种苗质量高、品种多,为“牡丹花都”飘香海内外奠定了基础。反季节催花实现牡丹四季开花,盆花牡丹、鲜切花频繁亮相国际高端“舞台”。
一枝牡丹鲜切花,国内售价3元左右,国际均价15元,市场前景可观。
近日,神州牡丹园正在加紧建设位于栾川县的鲜切花基地,计划今年在此新发展牡丹(芍药)鲜切花150亩,这是我市首次在南部山区高海拔地区发展牡丹鲜切花基地。此举可利用海拔差及温差,拉长鲜切花采收期。
该园先后与荷兰、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国内主要牡丹种植、科研基地合作,采取引种、培育、扩繁等多种方法,开展技术攻关,选取鲜切花品种100多个,种植近千亩,年产350万枝。该园牡丹鲜切花除了销往北京、上海、昆明、广州、深圳等国内城市,还销往欧洲、美洲、大洋洲及东亚、东南亚等地。
2014年,我市的国家级牡丹(芍药)种苗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验收,为我市包括牡丹鲜切花在内的牡丹花卉种苗出口打通渠道,开辟了更大市场空间。牡丹鲜切花借此出口量不断攀升,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紧俏货,正在成为我市牡丹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牡丹深加工产业壮大
8月29日,我市一家牡丹深加工企业收到世界园艺博览会寄来的奖牌。前不久,该公司的牡丹深加工艺术品——牡丹真花,在由外交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多项大奖,其中三幅联《国香》荣获本届博览会中国牡丹芍药竞赛特色牡丹竞赛金奖。
窥斑见豹,近年我市牡丹深加工产品家族不断壮大,不少企业更是通过参展、参赛等形式打品牌,提升洛阳牡丹在国内外的形象。
从2006年起,一些企业开始尝试用牡丹做茶、用牡丹籽榨油;此后,牡丹籽油、丹凤牡丹花通过新资源食品认证,进一步打开了牡丹深加工的通道,牡丹由之前单一的种苗、观赏、药用逐步走向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开发的综合利用之路,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眼下,油用牡丹籽正获丰收。截至目前,全市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15万亩,规模种植企业达115家,涌现出一批专业油用牡丹种植企业和规模种植基地。
全市40多家牡丹相关企业已开发出食用性、观赏性、功能性等三大类牡丹产品,涉及食用油、饮料、糕点食品、牡丹茶类及相关食品等12小类339种产品。
我市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抓好牡丹产品的精深加工,重点培育牡丹籽油、牡丹茶饮、牡丹食品、日化产品、药品保健品、牡丹真花艺术品等6个生产性牡丹产业加工链,打造现代化牡丹深加工园区、出口基地和花卉交易物流中心。
此外,意见还提出,扶持壮大一批牡丹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形成3至5家国家级牡丹产业龙头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20家市级龙头企业。到2020年,预计形成10个以上牡丹产品知名品牌,2至3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牡丹地标产品,牡丹产业总产值力争达200亿元。(洛阳日报记者 赵佳 通讯员 章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