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民生改善,离不开财政保障。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令人振奋: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4.4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9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2元,同比增长8.9%……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一座城市的民生改善,离不开财政保障。
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令人振奋: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4.4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9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2元,同比增长8.9%……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今年以来,全市财政部门紧扣民生改善做文章,进一步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民生和底线民生,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努力实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的目标,用财政之水浇灌出民生幸福之花。
暖!给力民生保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上半年,全市完成民生支出188.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7%,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支持各项民生工程,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
路畅则快。上半年,我市累计拨付市级工程建设资金3.5亿元,支持G310改建工程、吉利黄河大桥、孙辛路高架桥等重点项目建设,郑少卢高速九都路连接线与西环路立交、古城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正在按照PPP模式有序推进。
教育文化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上半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45.3亿元,同比增长26.5%,下达资金11.3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美丽园丁”项目及务工子女就学等经费保障;下达资金1.9亿元,用于中职学校免学费助学金、市直学校新建奖补、职业教育等;下达资金8500万元,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百场公益演出、文物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等。
社保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上半年全市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7亿元,同比增长13%,筹集再就业资金1.5亿元,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筹集城乡低保资金4.1亿元,保障了全市33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拨付各种社保基金54.9亿元,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优质的卫生服务,是百姓的殷殷期盼。上半年,全市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8.4亿元,同比增长21.1%,拨付5963万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筹集21亿元,将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全覆盖。
住房托举安居梦。上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2.8亿元,已拨付1.1亿元,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如期推进;争取国开行、农发行棚户区改造授信201亿元,已发放110亿元。
巧!提高支出效率
如何实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市财政部门的方法是开源节流,解答好资金“算术题”。
捂紧“口袋”,严控公务支出。市财政局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观念,截至5月底,市本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48.4%;全市财政投资评审金额144亿元,审减资金23.4亿元,平均审减率16.3%。
加快推进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资。PPP模式可使政府专注于履行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社会资本发挥管理与创新作用,充分实现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如今,东南环城区域城镇化建设、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等一大批PPP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在项目付费机制选择上,我市结合项目特点,采用政府付费、经营性收费和缺口补助、可行性缺口补助、经营性收益和政府补助等回报机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我市共有85个项目入选省财政厅PPP意向项目库,总投资869.27亿元,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项目投资额占全省比例为9.90%。同时,我市有11个项目入选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
为承接政策性资金对PPP项目的支持,市财政局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洛阳市河洛新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河洛新业累计完成授信项目35个,授信额度158.5亿元,实际投放91.1亿元,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河洛新业与启迪控股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75亿元的小微“双创”母子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支持小微企业开展“双创”。(洛阳日报记者 姜明明 通讯员 刘万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