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公众安全感指数动态保持在92%以上,围绕“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创一流、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创一流、优化发展环境创一流”目标进行的平安洛阳建设,效果显现。
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没有安全感,就谈不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以来,全市公众安全感指数动态保持在92%以上,围绕“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创一流、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创一流、优化发展环境创一流”目标进行的平安洛阳建设,效果显现。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社会更稳定
近日,被公开缉捕的“盗抢骗”逃犯王某在亲属陪同下,到高新派出所投案自首。7月,为严厉打击“盗抢骗”违法犯罪,消除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我市公、检、法、司联合发通告,督促“盗抢骗”类在逃犯罪人员投案自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以来,我市平安建设向更高层次深化发展,打防管控齐抓共管,公众安全感指数比去年同期提升0.47个百分点。
哪里有违法犯罪,哪里就有警察的身影。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持续严打各类严重暴力犯罪、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侵财案件和毒品犯罪、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等,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打盗抢、除毒害”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活动。行动开展以来,洛阳市城区接报警情总量同比下降23.7%,刑事和治安类侵财犯罪数同比下降15.3%,盗窃“三车”案件数同比下降30%。我市对30个高发案社区和22个重点地区,进行挂牌整治。截至目前,被市级挂牌整治的12个高发案社区或重点地区刑事案件数全部下降30%以上,实现了治理一个点、平安一大片的效果。
防控体系立体化,群众更安全
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建立武警、特警联勤联动、点面结合的动态化巡防网络……如今,我市巡防体系日趋完善,夜间值守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巡逻车,已成为让群众安居乐业的定心丸。今年3月召开的市委政法工作会议要求,深入推进人防、技防、物防体系建设,提高街面见警率、推广视频监控技术。今年,我市在该体系建设方面已投资1349万元,新安装监控探头131个,新建成高清卡口29套;接入公安网的探头有6233个,公安一、二、三级平台全部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了报案、调警、布控、追踪、盘查、取证、研判的可视化、数据化操作。
建以致用,是我市技防建设的原则。我市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情况下,积极推广防盗系统,把技防应用与财产保险有机结合。目前,全市已安装3万多套“车卫士”“家卫士”防盗系统,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技防实战应用成效显著。
市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依托社区警务、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和关怀帮扶体系,对重点人员做到底数清、管得住、服务好,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动态管理机制初步形成;按照“资金投入、门岗门卫、技防覆盖、小区管理、群众满意”等标准,对各城市区、各“三无”小区进行拉网式检查整治。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氛围更和谐
61岁的范生兰因热心公益事业,在当地有着较高威望。去年年底,他被推荐为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暨市诉调对接中心人民调解员。
“让当事双方满意,真正做到案结事了,调解结案是最好的方式。”6月26日,在接到一起职工与企业的案件后,范生兰与法官胡豫勇研究案情,查找问题所在,最终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今年年初,我市建立市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采取“人民调解员+法官”的办案模式,将人民调解的“柔性优势”与司法调解的“刚性优势”相结合,将人民调解员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与法官专业的法律审判知识相结合,实现调解效果最大化,有效整合法院、调解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力量,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调解工作格局。截至7月底,全市各级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1156起,有效防止了“民转刑”、群体性上访等事件,社会和谐氛围更加浓厚。
市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强力推动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力推进行业专业调解组织建设,目前已建成309个,范围涵盖医疗卫生、交通事故、物业管理、旅游、公用事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实现了“矛调专家组”全覆盖,全市181个乡镇(街道)已全部成立矛调专家组,今年以来已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832件,使“大事不出乡镇”有了强有力抓手。(洛阳日报记者 申利超 实习生 高怡 通讯员 张要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