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全市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强调,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国前行的每一步。与之并行,3年多来,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各项民生指标却逆市上扬、全线飘红。长长的民生成绩单,印证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誓言,兑现着“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承诺。
在洛阳,“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也已成为基本遵循。从全市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洛阳今年集中谋划了一批重点民生实事,无论是古城快速路改造还是小游园建设,诸多温暖人心的决策,展示出一座城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办民生实事”的不懈努力,以及“让群众能感知,为群众增福祉”的不变初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洛阳日前交出“民生半年成绩单”:67件市定重点民生实事中,有56件已“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或已完成,新增病床1300张,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0所,新增供热面积350万平方米,为全市公积金缴存职工租房购房提供资金60亿元……有这些民生实绩打底,上半年排名全省第二的经济增速更具含金量,广大群众在见证洛阳蓄势崛起的同时,从中感受到“与我有关”的发展温度。
决胜全面小康,号角已经吹响。“让每个人有所期待”,正是在一个多元化社会凝聚起共识与合力的关键,正是赢得群众支持拥护、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
我们看到,“人民生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写进了洛阳“十三五”时期“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翻开洛阳“十三五”规划纲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等激动人心的表述,勾勒出了洛阳民生改善的新图景,也为提升洛阳居民的获得感写下了清晰的未来。
我们看到,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让洛阳百姓得以“诗意栖居”;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矢志于还群众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则是为了让贫困人口和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纵览洛阳统筹推进“9+2”工作布局的过程,改善民生的初心一以贯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亦得以彰显。
更关键的是,民生改善在奋斗目标中加重分量、在工作布局中深度融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不再“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体现在了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这也就真正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发展为了什么”这三个根本问题。
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在已有成绩基础上,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边际难度”更大。擦亮“获得感”这块检验发展成就的试金石,需要我们继续在民生改善上持续发力并精耕细作。就此而言,洛阳急需补齐的“民生短板”显然还有很多,那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只能比以往更强烈。
下一步,我们要抓好脱贫攻坚,确保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为2019年实现整体脱贫夯实基础;要办好民生实事,各责任单位要组织“回头看”,对照进度、找准问题、定好措施、强力推进,做到有诺必践,力争超额完成;要做好环保工作,认真实施五大行动计划,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维护社会稳定,按照“确保四个不发生”的要求,持续做好防汛抗洪、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工作,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要的是决心,看的是成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这“指南针”必将指向700万河洛儿女的幸福未来!(洛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