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331”产业布局、每年投入30亿元建设资金、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5%……
确立“331”产业布局、每年投入30亿元建设资金、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5%……日前,我市已正式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确立了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30余项创新政策正在加紧制定。
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指出,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人才支撑、项目抓手、改革牵引,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军民企地对接转化通道、市场化运作通道和人才成长通道,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重头戏,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将助力创新成为引领我市发展的第一动力。
重点发展“三强三新一特”产业
产业创新,企业永远是主战场。
“总书记肯定咱技术!这是莫大的鼓舞啊!”日前,远在银川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经理郭剑锋,在电话那头依然难掩心中激动。
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银川考察时,专程来到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工程——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现场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其间肯定了我国在煤化工领域的创新成就。这个获总书记“点赞”的煤制油项目,其下游工艺装置及罐区的总设计单位正是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
“如今,正如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在石油、煤化工领域已实现行业领军一样,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行业领先、增长潜力巨大、发展颇具特色的洛阳企业比比皆是,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是示范区建设的重点支持对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方案》提出,我市将按照“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立足“一核三区”优势产业,将示范区产业发展方向布局为“331”,即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三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三新”,科技服务业“一特”。
“LYC轴承高端装备配套轴承技术改造项目、‘中原钛谷’、洛阳单晶硅8—12寸硅抛光片项目、普莱柯中科科技园……《方案》中的重点支持项目,集中体现了科技含量高、行业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未来将成为我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该负责人说。
30余项创新政策呼之欲出
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示范区建设是重要一环。
前不久,我市确立了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1+2”框架思路,其中“1”是《关于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2”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和《洛阳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推进方案(2016—2018)》。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我市现代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这几天,走进市科技局相关科室,几乎每个人都在围绕一项工作紧张忙碌着:抓紧时间制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的政策措施。
“洛阳片区的重要战略定位之一,就是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在这方面,除积极贯彻中关村的‘6+4’创新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外,还要探索建立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新政策、新机制、新模式,重点在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激发和调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市已制定11项人才、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下一步还有25项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中。政策出台后,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政策和激励机制,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带动。
年投入30亿元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方向对了,才能行以致远。
“为把洛阳片区打造成为区域创新示范核心载体,我们还将编制《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发展规划纲要》,做好示范区建设长远规划。”该负责人说,同时,我市将强化项目抓手,全面推进创新创业空间载体、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联盟组织、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42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
建设示范区,资金保障必不可少。未来,示范区建设预计每年投入30亿元,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根据《方案》,预计到2020年,洛阳国家高新区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将达到6%,带动全市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将达2.5%;形成1到2个千亿级、3到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超过65%;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5家,引进不少于20个河洛英才团队,组建3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让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开放创新实现新突破、创新创业实现新发展。
创新示范,洛阳已扬帆出海。我们相信,未来只要撬动创新驱动这个增长的杠杆,洛阳发展的强劲动力必将澎湃而来!(洛阳日报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张炜 段学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