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新思路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6.03.15 15:57

  2012年8月,洛阳市按照边申报、边创建的原则,提前一年正式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3年多来,在文化部和河南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洛阳坚持把创建作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机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抓手和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紧密围绕解决洛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和规划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洛阳市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在服务供给、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队伍建设和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工作特色和亮点。

  公共文化阅读体系:“中心馆+总分馆”

  核心提示

   2015年,河南省洛阳市建成了全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的服务模式,打造出把全市182个乡镇文化站、2997个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网络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全开放公共文化阅读体系。该体系改变了过去九县六区图书馆图书加工无统一标准、读者阅读活动缺乏常态化、读者服务效能不高、联合参考咨询无法开展、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形同虚设的现状,形成全市范围内阅读“一卡通”、通借通还、方便快捷、服务规范的公共文化阅读体系,使百姓充分享受公共文化阅读服务。

  服务模式

  构建市图书馆、县(市)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以洛阳市图书馆为洛阳地区中心馆,各县(市)区图书馆为辖区总馆,在乡镇文化站和街道文化中心设立分馆,把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室作为基层服务点,以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流动图书服务车为补充,构建覆盖全市、城乡一体、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市图书馆作为中心馆,搭建洛阳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业务管理平台,全市各级图书馆不改变现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财政供给渠道,使用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执行统一的文献标引、编目、加工及办证规范;合并各馆现有的书目数据,建立市、县(区)两级中央数据库和全市统一的大流通平台。各县(市)区馆负责本地区域内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一体化建设的实施工作,负责本县(市)区的图书采购、编目、标引、加工和对乡镇(街道)分馆以及农村(社区)服务网点的图书配送、流转和业务指导工作。市级中心馆在总分馆服务体系中起到书目数据中心、资源建设中心、数字资源中心、业务培训中心、管理与服务中心的作用。

  具体做法

  强力实施图书馆达标提升工程。全市县级图书馆数量由创建前的10个增加到15个,新增馆舍面积15万余平方米,项目全部完成后,该市县级图书馆100%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60%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打造城乡一体服务网。洛阳市文广新局和财政局共同下发了实施方案,洛阳市文广新局又出台了业务管理平台县(市)区级图书馆硬件设备配置标准,用于全市总分馆统一业务平台的建设和中心馆总分馆工作。

  实现全市服务标准化。中心馆制定了全市统一的图书馆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先后出台了业务规范、职责和任务、办证及借阅规则、代码及行业条码使用规则、免费开放服务基本标准等规则。

  发挥中心馆指导作用。中心馆派出业务骨干、技术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对各县(市)区进行巡回辅导,手把手辅导系统安装、连接、图书加工和通借通还工作的开展,指导各县区馆举办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进行乡村巡回业务指导。

  加强督导推进速度。多次召开总分馆工作促进会,每周统计各县(市)区馆藏进入大流通平台数量和乡镇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图书的加工情况,在示范区召开的工作促进会上通报总分馆工作进度。

  成效初现

  强化中心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和服务的标准化,整体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能。在图书馆建设、发展、服务,全民阅读活动的策划、统一安排、总结以及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洛阳市图书馆还打造手机移动图书馆,开通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极大地方便全市读者,读者可通过网站和微信实现服务情况的反馈;实现了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联盟和资源的共建共享,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联系更加紧密,典型经验得以有效推广,服务方式和措施互相借鉴和影响、快速提升县区图书馆的业务与服务管理水平,推进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洛阳市图书馆采用“一卡通”和通借通还的做法,解决了总分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使总分馆工作环节运行流畅,增强了读者服务的便捷性和资源需求的共享性。

  县(市)区图书馆作为行政区域总馆快速发展壮大。各级政府认识到辖区总馆的重要性,各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大幅度提高资源拥有量,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提升了管理和服务手段,服务读者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16个县区馆全部进入“中心馆+总分馆”统一业务管理系统,各项数据已接入大流通平台。全市县区馆藏总量大幅增加,达到近200万册,每馆馆藏总量最低达到5万册,加入大流通平台整合的资源量达到400万条,所有县区图书馆区域馆藏覆盖人均0.6册;14个县区馆的设施设备都进行了购置和更新,具备了为读者服务的条件;所有县区馆及农家书屋的借阅量和流通量纳入统一管理平台近100万册次;各县区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展联合参考咨询工作。

  延伸和扩大了免费开放的服务阵地,彰显了公共文化阅读的功能。所有的县(市)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向社会免费开放,目前全市各县区图书馆向读者公示全部免费开放的项目和场地,阵地服务功能逐步恢复和加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改变了过去大门紧锁或借阅不便的现状,向社会公布开放时间和监督电话,公众对图书馆的知晓率明显增强,群众办理借书证数量大幅度增加,各县区馆的图书借阅量迅速提高,读者到馆人数和次数明显增加。公共图书馆的阵地服务已经延伸到乡镇、农村和社区,公共文化阅读阵地功能得到强化,办馆效益显著增强。

  创新服务方式,开展个性化和特色化服务,打通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流动服务车作为总分馆服务的补充,增加总分馆服务的便捷性和高覆盖率。各县区图书馆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地区总馆作用。如栾川县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利用“图书赶集”、采用“阵地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做法,驱车14个乡镇,翻山越岭行程1500公里,把图书送到群众手中;与多业态整合发展,在银行、宾馆、饭店,设立流动图书馆,参与农村集市庙会等,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得到当地百姓的好评。

  强化了全范围总过程监督功能,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取得成效。“中心馆+总分馆”模式建成了全市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中心馆对各县区总馆、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读者证办证数量和借阅人次和册次,每个季度进行统计汇总,监督检查读者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反馈情况,监督检查免费开放和开展公共阅读的总体情况,定期进行公示和通报,作为年终评优评先进的依据,也作为考评免费开放工作成效的依据,确保“中心图书馆+总分馆”最大限度地发挥为读者服务的作用。

  网吧变“网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

  核心提示

   2014年2月,文化部明确在北京、上海、长沙和洛阳四个城市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洛阳市作为全国农村基层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之一,重点探索上网服务场所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发展。

  洛阳市大胆创新,结合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工作,鼓励上网服务场所改善经营环境、丰富经营业态、提高服务水平,积极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开创了以“网络文化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基层公共文化“互联网+”的服务形式,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洛阳样本”。

  洛阳主要进行了“乡镇网络文化服务中心”“乡镇文化站网络服务室”和“多业态经营”三种模式的实践,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有提升、企业效益有增加的双赢效果。

  截至2015年12月,洛阳市参与转型升级的上网服务企业已经达到205家,占全市上网服务企业总数(655家)的31.4%。其中,开展“网络文化服务中心”试点模式的企业97家,占全市县级以下上网服务企业总数(382家)的25.3%,开展“多业态经营”的企业108家,占城市区上网服务企业总数(273家)的39.5%。

  运营模式

  “乡镇网络文化服务中心”模式。全市各乡镇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利用场所内的网络资源,开展“电子集市网络代购”“影视欣赏”“农产品信息推广”“24小时监控平安服务”等业务。在乡镇文化站的指导下,加挂“乡镇网络文化服务中心”的牌子。

  “乡镇文化站网络服务室”模式。利用乡镇文化站的场地,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和商业经营”两个方面服务,其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阅览、群众健身娱乐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向社会免费开放;互联网上网服务、3D影吧、小食品等经营项目收取费用。试点企业负责试点的日常运营维护,收费项目取得的收益归试点企业所有,乡镇文化站负责监督指导。

  “多业态经营社区服务中心”模式。对于城市规模较大、功能较多的上网服务场所,一方面鼓励企业细分服务类别,提升服务水平,如设置游戏竞技区、影视娱乐区、教育培训区、咖啡茶座等功能区,为顾客提供舒适的环境,周到的服务,拓展咖啡、图书、饮品简餐等配套服务;另一方面利用上午空闲时段,为周边社区居民和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信息查询、网络购票、休闲娱乐等上网服务。

  主要做法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决定。洛阳市成立了由市主管领导为组长,市文广新局、工商局、公安局等单位及试点县区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推进试点工作。汝阳县作为全市的试点县,全面推进试点工作,县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并从县财政划拨50万元用于前期的扶持和引导经费,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试点、参与创新。由政府引导变为企业自发行为。

  创新观念,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部门积极引导和帮助场所规划、宣传,积极为场所提供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端口、图书音像资料、公共文化活动用品等,帮助场所建立公共图书馆馆外服务点,协调其他监管部门给予政策支持等。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干劲儿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意愿都非常强烈,与管理部门形成了良性互动。

  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实效。洛阳的试点工作,目的是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提升,上网服务企业收入有增加,但在实现形式上并不强求统一。如在工矿企业集中的地方,重点提供体育活动、影视休闲等服务;在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则积极为群众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教育培训、信息查询、网络代购等服务;在留守儿童较多的乡镇,联合学校开展中小学网络课堂。

  工作成效

  2015年全年上网服务场所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公共文化服务。如提供计算机1800余台次,提供文化服务时间超过15万小时,服务覆盖人口超过40万人。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洛阳作为中部内陆城市,城乡信息化差距较大,农村家庭互联网使用率较低,基层群众想利用网络学习职业技能、丰富文化生活的愿望非常强烈。洛阳试点开创了上网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结合发展的模式,在试点场所内开展的上述多种服务项目,对提升基层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为农村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探索了一个健康可控的途径。经过物理分隔,将经营区与公共文化服务区完全分离,公共文化服务区有图书、杂志、报刊和免费上网电脑,在电脑中加装监控软件、控制上网时间、浏览内容等,并通过建立单独的游戏服务器提供青少年感兴趣的益智类、机械类、动漫类、策略类等游戏,防止沉迷于大型“连续剧”式的网络游戏中;通过建立与家长的即时通讯告知制度,使未成年人通过“网络文化服务中心”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开放、可控的上网途径。

  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的社会形象焕然一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洛阳上网服务场所从经营环境、经营业态、经营效益到行业从业者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转变,散发出蓬勃朝气和生机。转型升级后洛阳上网服务经营场所整洁、敞亮、开放的环境,热情规范的服务,吸引了商务、青年创业人员等不同层次人群进入上网服务场所,彻底改变了上网服务行业服务人群单一,经营业态单一的现象,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的社会形象大为改善。

  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

  核心提示

  2015年1月,洛阳市明确提出,打造“博物馆之都”,建立以国有专题性博物馆为支撑,以行业博物馆、民办博物馆为重要补充的博物馆体系。

  目前洛阳已有41家民办博物馆通过了河南省文物主管部门的审批,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支撑、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型多样化、主题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

  洛阳的民办博物馆围绕展陈和藏品,为社会公众开展和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展览、专题讲座、展品讲解、文物鉴赏等公共文化活动,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发展之路,2015年接待参观群众30余万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洛阳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主要特点

  地域文化内涵深厚。筹建开放的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唐三彩高仿工艺)、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和洛阳牡丹瓷博物馆3个专题民办博物馆,集唐三彩复古高仿工艺、唐三彩平面釉画工艺和唐三彩立体雕塑工艺展示于一体,同时融入古都洛阳“牡丹花城”的文化元素,彰显了古都洛阳的悠久历史和鲜明地域文化特色。

  “依托产业”发展良好。洛阳部分民办博物馆依靠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其公益性、可持续性发展,巩固建设成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洛阳围棋博物馆依托的洛阳双元泷本棋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棋业龙头公司;洛阳古典红木家具博物馆依托的香港(洛阳)森傲家具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红木家具生产销售的知名企业;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依托的洛阳锐泽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的金银器复仿制企业,曾成功复制闻名中外的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舍利套函等国家珍贵金银器文物。

  馆藏文物类别丰富多彩。展品包括唐三彩、碑志拓片、书法、明清瓷器、古典家具、邮驿文化、洛阳水席文化、金银器、紫砂文化、汉画艺术等,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了洛阳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很多藏品是国有博物馆藏品体系当中少见或者没有的,比如晚清以来的陶瓷品类、金银器皿、现当代的军品收藏等。

  办馆模式多元发展。洛阳民办博物馆在建设和发展中,通过“博物馆+景区”“博物馆+学校”“博物馆+企业”“博物馆+非遗”“博物馆+互联网”等办馆模式,为民办博物馆内涵和外延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洛阳龙门博物馆等,依托名胜古迹的知名度和交通便捷。老雒阳饮食文化博物馆、洛阳围棋博物馆、洛阳古典红木家具博物馆等,通过“以产业养博物馆、以博物馆提升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民办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洛阳真不同水席博物馆,挖掘、展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公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开辟上线的在线数字博物馆,扩大了博物馆的受众范围。

  发展措施

  制度化政策扶持。政府通过优惠供地、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税费减免、人才培养等形式,对民办博物馆发展给予制度化、常态化扶持。如在场馆建设方面,由个人或民营企业出资筹建的民办博物馆,投资额度在200万以上的,市财政一次性按实际投资额给予1%至1.5%贴息。在支持免费开放方面,市财政按实际展览面积,每年给予5万元或10万元的补助。在税费减免方面,对符合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范围的有关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等。

  积极推进免费开放。洛阳市民营博物馆协会积极组织加大与外省、市民办博物馆的合作与交流,吸纳外地先进经验,改进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民办博物馆馆长培训和博物馆业务培训工作,提升民办博物馆工作水平。将免费开放工作纳入民办博物馆年度工作的评估体系,作为年度评优评先进的重要工作内容。

  主要成效

  活动精彩纷呈。“文化下乡”“文博进社区”活动在民办博物馆中广泛开展。洛阳民办博物馆群体利用节假日和周末,以展览、讲解、讲座、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宣传藏品文化,科普历史文物和古迹的知识。如“抗战文物展”“军装服饰展”“明清盘子展”“古代瓷器烧造匣钵展”等一系列活动,均根据各自博物馆的性质和藏品特色,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民办博物馆同样肩负着社会教育的功能,一是组织开展民办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洛阳洛卫军品博物馆先后组织人员到洛阳外国语学校、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巡回演讲。二是组织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除本地文玩爱好者外,来自北京、陕西西安、河南开封等地的学员也专程赶来听讲。三是利用新媒体开展活动。洛阳树威古瓷博物馆组建的“古瓷器鉴赏收藏研究”QQ群,“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博客和“古瓷鉴藏家陈树威”博客,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平台。

  扩大对外交流。洛阳民办博物馆苦练“内功”,在专注于呈现自身文化的同时,以“积极承接、积极参与、积极联络、积极推出”的主动态度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成为洛阳文化交流和展示的窗口。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在郑州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拓片珍品展,开启了洛阳民办博物馆对外文化交流的先河。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先后与广州、深圳、杭州、昆明四地建立合作关系,在当地成立洛阳唐三彩展示中心,大力宣传展示唐三彩和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

  文化之家助力美好乡村

  核心提示

  “美好文化阵地”建设是洛阳市依托“美好乡村”建设,针对广大农村文化阵地标准低、服务能力弱甚至缺失的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13年实施以来,随着一批又一批风格独特的美好乡村相继涌现,“美好文化阵地”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设施不断改善、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2013年1月,洛阳市启动“美好乡村”建设计划,“美好乡村”建设与村级文化阵地紧密结合,大力开展“美好文化之家”建设,避免了因各地标准不一、步伐不齐而造成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主要做法

  统一协作,奖惩分明。洛阳市“美好乡村”建设由全市38个委局和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承担了相应的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和经济奖罚制度。建立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竞争激励机制。

  因地制宜,紧贴村情。根据地形地貌、人文景观等,将“美好乡村”建设划分为就地提升型和搬迁集聚型两种。

  如孟津县开展“五个一”文化阵地,即每个村建一个乡贤标志、一个文化广场、一个主题游园、一条文化街道、一个村民办事服务中心。突出村庄地域特色、乡情乡愁,不搞大拆大建;小浪底镇班沟村围绕该村历史古迹建设了村史文化主题公园,用彩色墙绘再现该村历史文化,成为班沟村的亮丽风景;嵩县开展百里文化长廊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以洛栾快速通道等县乡主干道周边乡镇、村(社区)为基本点,把各乡镇鲜明文化特色及深厚文化底蕴优势,通过多样化区域文化展示来体现。该县突出红色文化之乡(车村镇)、道德文化之乡(德亭镇)、生态文化之乡(白河镇)、文明之乡(城关镇)等建设,使全县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建成了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

  聘好管家,管好文化之家。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至2名专职文化管理员,薪酬由区财政全额支付。采取自愿报名,公开竞聘,任期两年的聘用模式。专职“文化管家”接受镇文化站和所在村双重管理。每个“文化管家”每月补贴300元,其中200元按季度发放,100元在年终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发放。同时,明确了文化管理员工作职责,制定了培训计划,建立了考评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活跃“家庭成员”。要求每个村至少拥有2支20人以上的文艺团队,这些文艺团队不仅自娱自乐,而且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孟津县各村的书法、摄影、绘画、剪纸、柔力球、广场舞等文艺团队,经常开展文艺创作、作品展览、文体比赛等活动,形成了孟津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偃师市“周月文化集会活动”坚持“村初演、镇表演、市汇演”的方式,各类文艺活动均在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初演,每周五择优在各镇(区)综合文化站进行表演。

  主要成效

  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洛阳全市共有国家级贫困县5个,省级贫困县1个。全市2997个行政村,在2013年以前,仅有1193个村建有文化大院,且大多都是村委会自建,没有统一的标准。自2013年开始,洛阳将“美好乡村”建设与“美好农村文化之家”建设相结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并带动了全市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达标上等级。

  截至目前,全市2997个行政村全部建有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100%,达标率97.2%。以偃师市为例,全市216个行政村,除两个拆迁村外,全部建有文化活动广场,设置率100%,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124个,占58%;2000平方米以上的有41个,占19%。不乏还有5000平方米甚至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广场。

  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如雨后春笋般,从无到有,从破败不堪到整齐划一,实现了质的飞跃。2015年,洛阳有3个乡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6个村(社区)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社区)”,7个入选“河南省百佳民间文艺团队”中有3个文艺团队、8个入选“河南省百佳文化能人”中有5个人长期活跃在乡村。

  2014年4月16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会议在洛阳市孟津县召开,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肯定“孟津经验可以复制”。

  文化志愿服务,古都洛阳又一花

  核心提示

   近年来,洛阳市逐渐探索出文化志愿服务“四级管理”建构框架、基层文化“精准增援”、服务项目“团队效应”明显、文化志愿服务“典型示范”突显的洛阳文化志愿服务特色经验。

  主要模式

  多年来,洛阳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基层文化队伍数量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各类基层文艺团队6224余支、民间文艺院团170余个。来自城乡的文化爱好者自发参与文化志愿活动,部分县(市)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已初步培育起一大批热爱文化事业的志愿者。2013年以来,洛阳进一步规范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各项标准与要求,推动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较快发展。截至目前,洛阳市市县两级成立文化志愿者工作管理指导办公室,78个公益性文化单位均设立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做好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组织工作。全市已有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12594名,文化志愿服务团队1240支。

  洛阳市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由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总队、队、分队、小队)组成。成立的市级、县(市)区级文化志愿者工作管理指导办公室,负责本级文化志愿者工作的备案、管理。文化志愿者工作管理指导办公室设在文广新局。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活动中心)设立文化志愿者工作站,负责本级文化志愿者工作的管理。此外,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普遍设立文化志愿者工作站,招募、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服务,实现工作便利化。

  在队伍建设中,坚持培训和服务并重的原则,针对志愿服务需求项目,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依托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采用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专题培训,提高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注重加强文化志愿者骨干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仅市文化馆2015年针对全市文化志愿者骨干的培训就达15期,接受培训人数达5700人次。以文化志愿者日常服务记录、团队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主要考评依据,定期对志愿者工作绩效进行考评,对文化志愿者和团队进行褒奖,授予荣誉称号。

  2014年12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刘淇在洛阳调研时,对洛阳市志愿服务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洛阳市的做法很扎实,可宣传介绍。”

  典型案例

  为改变广大乡村自有文艺团队缺乏培训、文化活动组织能力较弱、文化资源的整合推广较少的“文化洼地”现状,新安县启动了“结对子、种文化”文化志愿服务精准增援计划。2014年,出台《新安县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关于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县范围内招募文化志愿者服务者1030余名,组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20支,以“每队每年定点增援1个行政村,增援各村开展4次小型文艺演出”为基本标准,将文化志愿服务能力辐射至最基层。每支文化志愿服务队在当地文化志愿服务管理部门的统一调度和指导下,根据对子村的实际困难和文化需求,研究增援项目、制定增援规划、灵活利用多种服务形式,在一个较稳定的周期内,持续、高效、有计划、分步骤地全面实施增援。

  针对新安县传统戏剧群众基础较好、业余剧团遍地开花的良好形势,2014年,当地政府同步启动了“业余剧团双向增援计划”。一方面,出台《新安县文广新局关于组建乡镇业余剧团的通知》及验收标准,对全县范围的近百家业余剧团进行审验筛选,选拔出18家优质业余剧团,花费50余万元为各团配备灯光、音响等设备。另一方面,业余剧团按照该县要求,深入乡镇、村落,实施对“最后一公里”的文化增援,截至目前,已开展基层巡回演出20余场。

  通过近两年的“精准增援”,新安县基层文艺队伍的活动频次、组织能力、活动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当地具有较大规模,能够经常性、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参与多次县级及以上活动(赛事)的群众文化队伍发展至近百支。群众参与度极大的提升,群众文化队伍的节目质量得到增强,该县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市名列前茅,实现了各项文化志愿服务致力于群众文艺普及的初衷。

  成效初现

  洛阳市文化志愿服务呈现出以团队为服务单位、抱团服务的鲜明特征,散落的文化志愿者通过行业协会、文艺团体、文化组织、社会单位,得以汇聚。一个主题贯穿全市、一次倡议动员全行业、一次活动辐射城乡,集众智、汇众力,连片带动效应明显。几年来,“文明洛阳、礼仪洛阳、友爱洛阳”主题深入人心,“到人民中去”成为文艺志愿服务宣言,“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系列活动得到不断开展。

  文艺家志愿服务“到人民中去”。2015年春节期间,洛阳市文艺工作者开展走进96275女兵连、为城市美容师写春联、送福进社区进村镇、春节扶贫慰问等“送福进万家”系列活动。文学志愿者深入宜阳县莲庄乡与当地农民诗人交流探讨创作心得;美术志愿者走进洛阳涧西区重庆路社区、孟津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孟津平乐中心小学、西工区外国语小学,开展美术培训……此外,各级各类行业协会组织文艺家,持续开展志愿服务。

  文化类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连片带动。洛阳市级文化类社会组织近300家,集中在书画创作、音乐舞蹈、文化研究与传播、文化艺术界交流等领域。近年来,直接致力于慈善事业的文化组织不断涌现,如洛阳市中原慈善书画院等。2014年,洛阳市出台了《关于在业务主管民间组织中招募文化志愿者团队的通知》,倡议文化志愿者团队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特长,每年至少开展2次文化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将作为年度审核时评定的重要依据。目前加入的市级文化类社会组织已逾70家,每年由各类文化社会组织开展的面向社会的公益辅导、文化展览、艺术讲座230余场次。洛阳市好人颂社区艺术团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该团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由该团策划的“洛阳社区好人颂百场巡演”被文化部评为2014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系列活动示范项目,团长曹建淼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收录为全国“优秀志愿者案例集锦”、获评“河南省百佳文化能人”。

  在洛阳城乡还活跃着广大的各类民间文艺团体,以弘扬河洛传统文化为己任。如洛阳市文史讲解志愿服务队、洛阳志愿者社区书画院、洛阳市南无拳协会、洛阳太学与汉服文化促进会、洛阳老城区晨星青年中心、嵩县城关镇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等。

[ 责任编辑:史戎戎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孕妇吃冰箱食物后高热腹泻 医生:这个细菌不怕冷
    孕妇吃冰箱食物后高热腹泻 医生:这个细...
  • ·暖气屋里口鼻干燥怎么办?
  • ·嘴角长疱疹怎么好得快?
  • ·男子看电视时突然休克,原因竟是……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最低1040.5元!洛阳龙门站至香港...
  • 市政府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 洛阳132名退休干部到村任职 助力...
  • 新安县雷华风电场项目加紧推进
  • 多方发力!洛阳市将建设全国学校...
  • 徐衣显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
  • 孟津黄河湿地9个最佳观鸟点位发布
  • 三位“洛阳球王”加冕!乒乓球争...
  • 本周洛阳天气晴好 冷空气持续“补...
  • 洛阳43个部门和单位协同联动 共同...
  • 百姓呼声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有人种菜?
    禁止共享电单车在市区或主要道路通行?
    精彩图片
    新安县磁涧镇:丹...
    郭蓉怡:青春接力 ...
    中科信息产业园(...
    于延明:豆香四溢 ...
    精彩热帖

    花卉欣赏

    宜阳杏花村

    红枫最多情

    沉醉初冬艳阳下
    /桂花飘香的季节
    /迷恋嵩山
    /游上清宫有感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