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岩,字君山,洛阳人。生活在北周和隋代。他酷爱读书,精通经史,才华横溢,常按孔子劝导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面对皇帝。
元岩,字君山,洛阳人。生活在北周和隋代。他酷爱读书,精通经史,才华横溢,常按孔子劝导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面对皇帝。北周时任宣武将军;隋时,他被任命为益州总管长史,除处理地方事务外,主要职责是教育和监督隋文帝的三子杨秀。他恪尽职守,使当地老百姓丰衣足食;狂悖的杨秀在他的辅佐下也不敢胡作非为。
朝堂上直言敢谏
北周宣帝是个昏庸、残暴、倒行逆施的皇帝,他肆无忌惮,盘剥百姓,乱杀无辜官吏,使得人人自危。京兆郡丞(京城地方长官副职)乐运实在忍无可忍。一天早晨,乐运决心以死相谏,让家人抬着棺材上朝,到宣帝前,指出宣帝的八条错误,语气恳切,期望宣帝改邪归正,废除弊政。
但这位整日沉溺于花天酒地之中的皇帝,哪里听得进去这逆耳的忠言,不等乐运念完,就勃然大怒,厉声道:“狂悖贼子,信口胡说,诽谤朕躬,推出斩首!”满朝大臣大多不敢出声。这时,元岩站出来,对皇帝说:“乐运扛棺上朝,已下了必死的决心,为社稷苍生,以身许国,死又何憾?”他又诚恳地对宣帝说:“如果陛下因此杀了乐运,不但于国无益,而且陛下还落下了听不得批评的坏名声,不如将他流放边疆,如此一来还表现了陛下的仁厚,陛下以为如何?”宣帝听后,觉得元岩讲的有道理,就赦免了乐运的死罪。
宣帝不因此事有所收敛,甚至比以前更甚。大将军乌丸轨因一件小事触怒了宣帝,他立刻下旨处斩。元岩听说后,又上殿陈奏,说乌丸轨罪不当诛,何况动乱之时,尤为不妥。宣帝认为元岩蹬鼻子上脸,处处和他作对,于是大声说:“你是乌丸轨的同党吗?”元岩回答:“臣并非乌丸轨的同党,只是考虑陛下杀人过多,恐引天下人议论和不满。”宣帝不听,杀了乌丸轨,让太监打元岩的脸,并将其罢官。
下益州辅佐杨秀
杨坚当北周宰相时,起用了元岩,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后又晋爵为平昌郡公,食邑2000户。元岩为官清正廉明,不贪不占,深受文武官员赞许。
杨坚建隋朝后,常常以周代诸侯微弱以至于灭亡的事为戒,因此分封各皇子,让他们的权利与王室相等,从而使江山稳固。他派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杨秀镇守益州。由于二位王子都很年幼,需要忠贞贤良又有名望的人来辅佐,那时元岩与王韶都以耿直出名,颇受杨坚青睐。一天,隋文帝召见元岩说:“二子由王韶辅佐,你有宰相之才,人品高尚,我想任命你为益州总管长史,委屈你辅佐杨秀。治理益州虽不难,但杨秀是个不羁青年,辅佐他并不易,我已告诫他,言谈举止均听你的安排,不得对你施以任何羞辱与暴力。”
元岩到益州为官后,法令严明,官吏百姓都称赞。杨秀生性喜欢奢侈,曾经要捕捉獠人(蛮人)来充当宫中宦官,又想活取死犯的胆来做药。元岩急切进谏,杨秀只好道歉作罢。杨秀害怕元岩的耿直为人,所以常依循法度办事。蜀中的官司案件,元岩所判决的,无人不心悦诚服。甚至那些有罪被判罚的人也说:“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元岩死在官任上,隋文帝悼念惋惜了好长时间。元岩死后,蜀王就能随便做他想做的事了,渐渐地到了违背法令的地步。等到杨秀获罪,隋文帝说:“元岩如果还在,我儿子怎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朱宏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