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为十三朝古都,帝王将相在此纷纷亮相,京城的辉煌遮蔽了洛阳县的称谓,使其县名不彰。与位高权重的帝王将相相比,洛阳县县令大多默默无闻。洛阳县之外的新安县、永宁县(今洛宁县)等县县令同样鲜为人知。在这里,《洛阳晚报》记者为您讲述洛阳及诸县县令的吏治故事。
唐代洛阳令崔隐甫治理洛阳甚有威名,他与著名诗人张说相互争斗,因此被唐玄宗免官,后重被起用,最终卒于东都(洛阳)留守任上。崔隐甫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叹服。
立碑颂其美政
崔隐甫,贝州武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关于崔隐甫的情况,史料记载不详,我们已无法探究。不过从崔隐甫的“政敌”、唐代著名诗人张说“鄙薄崔隐甫无文(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与其交恶”的情况来看,崔隐甫应该文学修养不高,至少其文才不能得到张说的肯定。
唐玄宗开元初年,崔隐甫被任命为洛阳令,并由此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崔隐甫虽然文才不高,但在洛阳令任上干出了成绩,治理洛阳很有威名。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崔隐甫由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转任太原尹,老百姓和地方官员一起立碑歌颂他。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崔隐甫重新回到洛阳为官,出任河南尹。河南尹是唐代东都洛阳所在州河南府的行政长官,在唐代官吏的升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杖杀梨园弟子
在任洛阳令期间,崔隐甫曾留下了杖杀梨园弟子的故事。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一名叫阿雏的梨园弟子,擅长吹笛,颇受唐玄宗宠幸。
在古代帝王中,唐玄宗的音乐素养是一流的。他“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既是多产的作曲家,又是出色的演奏家,几乎没有他玩儿不了的乐器。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还在宫中执教,在梨园培养了一大批弟子。
仗着有皇帝撑腰,阿雏横行东都洛阳,犯了死罪,洛阳令崔隐甫命人抓捕他。阿雏得到消息后,躲到皇宫里,向李隆基求援。
李隆基救人心切,就找个借口召崔隐甫进殿谈话。崔隐甫进殿后,看到阿雏站在皇帝身旁,已明白了几分。
李隆基指着阿雏对崔隐甫说:“隐甫啊,你把这个人放了吧,他的笛子吹得好,朕的演奏缺不了他。”
崔隐甫面朝南背对皇帝,并摘掉管帽:“陛下此言,轻王法而重乐工也,臣请辞职!”说完,跪在地上磕了头便转身而去。
李隆基一看,连忙笑着制止他:“朕跟你说着玩呢,你不要当真。”说完,他命令内侍将阿雏拽出去,交由崔隐甫发落。
崔隐甫带阿雏回到县衙,立即命人将其杖杀。(如图)很快,李隆基想起阿雏的笛声,又后悔起来,赶忙派人传旨,赦免阿雏的死罪,可惜已经晚了。
李隆基得知消息,不仅没有追究崔隐甫的责任,反而赐他一百匹绢以示表扬。
称职的御史大夫
崔隐甫的吏治才干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肯定,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隆基下诏召见河南尹崔隐甫,想重用他。张说认为,崔隐甫没有文采,属于一介武夫,就推荐他为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李隆基没有同意,仍任命崔隐甫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执法)。
崔隐甫果然没有辜负李隆基对他的厚望,在任御史大夫期间,他为人刚正,严格执法,对高官权贵同样严厉。
从唐太宗贞观时期开始,御史台便设置监狱,对审察对象稍作审讯,便将其关进监狱。因此,御史中丞、侍御史等,都各自关押“犯人”,御史台的监狱里人满为患。崔隐甫认为,这样不符合过去的办案程序,有可能造成冤假错案,便上奏皇帝请求撤销这些监狱。
此外,唐玄宗时期,御史大夫以下至监察御史,在政事上都很独断专行,遇事不禀报。崔隐甫上任后,要求一切事情都必须向上级禀报以后才能施行,有违背皇帝意志的更要立即纠正,很多事情都受到批评重来,被贬官罢黜的官吏将近一半,于是台吏们都小心谨慎,丝毫不敢马虎,崔隐甫的威名更加显赫。
有一年冬天,李隆基下令由崔隐甫主持外官的年度考核。过去,考核外官都要反复研究议论,一冬加上一春都不能进行完。崔隐甫却不这样,他在一个早晨把被考核者都集中起来,询问后即刻核实,到晚上就考核完了,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敏捷和决断。李隆基高兴地对崔隐甫说:“你担任御史大夫,天下人都认为是称职的,看来朕没有看错你。”
与张说的争斗
在崔隐甫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之初,张说曾表示反对,从此,崔隐甫就对张说怀恨在心。不久,御史大夫崔隐甫、御史中丞宇文融和李林甫等纷纷弹奏张说,指责张说利用术士进行占卜,违犯了大唐法律,有僭越的嫌疑;更为严重的是,张说徇私舞弊,贪污受贿。
李隆基听后大怒,立即下旨命令刑部尚书韦抗、大理少卿同御史大夫崔隐甫等,在御史台对张说进行审理。
审理的很多迹象表明,张说确实有上述罪状。李隆基命令高力士前去察看审理张说的情况,高力士看完了回来说,张说蓬头垢面,吃野菜,用破旧的瓦器当碗吃饭。张说十分害怕,诚惶诚恐地等待着皇上给他定罪。李隆基听了有些可怜张说,高力士趁机劝说李隆基,说张说对国家有功,应该从轻处理。李隆基便下令罢免了张说的中书令之职,没有撤销他的其他官爵,也没有再追究他的罪过。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御史大夫崔隐甫、御史中丞宇文融害怕李隆基重新重用张说,一次次给皇上递奏章,说张说的坏话。张说及其亲信也纷纷上奏章,攻击崔隐甫等。李隆基接到这些奏章后十分生气,一怒之下让张说退休,将崔隐甫免官,把宇文融贬为魏州刺史。
现在看来,这是个“三败”俱伤的结果。究其根本,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曾经出现过所谓吏治与文学之争,由于用吏治与用文学的政见不同,故而当时的朝廷出现了吏治与文学两派的争斗,张说、张九龄属于文学派,崔隐甫、宇文融、李林甫则属于吏治派。
卒于洛阳
唐玄宗不喜欢他们勾结为朋党,就免了崔隐甫的官,让他回去侍奉母亲。过了一年多,唐玄宗又将其召回,仍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后升为刑部尚书,兼河南尹。
唐玄宗离开洛阳,回到长安,行前任命崔隐甫为东都留守,由洛阳令到东都留守,职务升高了,崔隐甫依然为政严肃,甚为人吏叹服。不久,崔隐甫在洛阳去世。
当初,唐玄宗有任崔隐甫为宰相的意思,就对他说:“牛仙客很可以一起谈谈,你常见到他吗?”崔隐甫说:“没有见过。”
唐玄宗说:“你可以去见见他。”但崔隐甫始终没去见牛仙客。过了些日子,皇帝又问他与牛仙客谈过话没有。崔隐甫的回答与上次一样,于是唐玄宗决定不任用他为相。
崔隐甫的子弟中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见牛仙客,他回答:“我并不是因为他地位低而看轻他,只是他的才能还不到中等人的水平,能与他谈些什么?”
崔隐甫每到一处都清廉耿介,严以律己,精通治理之道,在职时以强势、正直而闻名。(记者 余子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