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良,长沙人,汉顺帝时为洛阳县令,以威勇著称,所到之处,令行禁止,盗贼闻风丧胆。后来,祝良任九真郡(位于今越南中部)太守,领旨平乱,使数万人投降,被誉为一代名将。
曝身祈雨
与被称为酷吏的洛阳令周纡一样,祝良的生平不详。根据现有的资料可知,祝良字召卿,长沙临湘(今岳阳临湘)人。
东汉顺帝时,祝良为洛阳令,适逢洛阳大旱,皇帝祈雨不得,洛阳令祝良乃曝(pù,晒)身阶庭,向上天请罪、祈雨,从早上一直晒到中午。
或许是祝良的诚心打动了上天,午后有紫云升起,随即天降甘霖,洛阳百姓欢呼雀跃,纷纷感谢祝良。大家还唱起一首歌谣来纪念此事:“天久不雨,蒸人失所。天王自出,祝令特苦。精符感应,滂沱雨下。”
据《洛阳市地理志》记载,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正月、二月京师洛阳干旱,冬天很少有积雪,春天没有下过大雨。阳嘉二年(公元133年),二月京师干旱,六月大旱。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春二月,天子下诏:“以久旱,京师诸狱宥(yòu,宽恕)囚。”五月,因“春夏连旱……河南、三辅(长安一带的地区)大旱,五谷伤灾”,天子亲坐阳德殿东厢请雨,诏曰:“倾年以来,旱灾屡应,稼穑(sè)焦枯。”阳嘉四年(公元135年),冬旱持续至春二月。
连续多年的京师洛阳大旱,使得民不聊生,汉顺帝刘保也不得不“祷名山岳渎,遣大夫、谒者诣嵩高(嵩山)、首阳山,并祠河(黄河)、洛(洛河),请雨”。洛阳令祝良也很能为皇帝分忧,他脱掉上衣,站立庭院中,晒了一上午。可以想象,求雨成功的祝良不仅被百姓歌颂,其政绩也得到了皇帝的充分肯定。
扳倒太尉
身为洛阳令,祝良不仅为民生着想,还敢于直言上级官员的不良行为,不惧因此入狱。
史料记载,被祝良弹奏的官员本是好官,更是大官,他就是位列三公的偃师缑氏人庞参。
庞参,字仲达,东汉名臣。青年时就名重乡里。史书说他“文武昭备,智略弘远,既有义勇之节,兼以博雅深谋之姿”,被河南尹推举为孝廉,被朝廷委任为左校令。庞参后来官拜汉阳太守,为政清明,抑强助弱,深得民心。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庞参迁护羌校尉,招附并安抚了羌部;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入为鸿胪,并官至太尉、录尚书事;汉顺帝阳嘉四年(公元135年)复为太尉,次年病逝。
著名历史学家蔡东藩所著《后汉演义》对祝良和庞参的争斗有详细叙述——
太尉庞参,就职三年有余,最号忠直,内侍等不便舞弊,屡加谮毁。司隶亦党同阉竖,上书纠弹,独广汉郡上计掾段恭,力为庞参洗刷,请顺帝专心委任,顺帝乃任参如故。不料参后妻嫉妒,竟将前妻子推入井中,猝遭溺死。洛阳令祝良,与参有隙,当即入太尉府查勘属实,立时报闻,参因坐免,改任大鸿胪施延为太尉。越二年,施延免职,又起参为太尉。
翻译过来就是,庞参担任太尉一职已三年有余,为人忠直,皇帝身边的太监们不便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就对庞参屡加谗毁。朝廷监察官也伙同太监们一起上书弹劾,只有四川广汉郡的上计官段恭,一心为庞参洗刷罪名,请汉顺帝对其专心委任。不料,庞参后院起火,他的后妻心生妒意,将庞参前妻所生儿子推入井中溺死。祝良得知消息,立即带人前往庞参家里查勘,看到案情属实,就立即向皇帝上报,遭遇丧子之痛的庞参不仅没有得到皇帝的安慰,还被免去太尉一职。不过,两年之后,汉顺帝再次起用庞参担任太尉。
百姓爱戴
事实证明,在庞参被免职事件中,祝良被太监们和朝廷监察官利用了。庞参被免职之后,祝良也没有捞到好处。朝廷认为,祝良没有先上奏,就直接闯入太尉府,对庞参造成羞辱,因此将祝良逮捕,关进监狱。
祝良和庞参的矛盾,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史料显示,与深得民心的太尉庞参一样,洛阳令祝良也“能得百姓心”。祝良被关进监狱后,洛阳地方官员及成千上万百姓守候在宫门,请求代替祝良受罚。可是皇帝不为所动,下诏维持原判。
除了任洛阳令,祝良还曾担任凉州(今甘肃全境)刺史、并州(今山西太原)刺史。换了工作地点,祝良仍然心系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在凉州刺史任上,祝良及时拨乱反正,对那些坑害百姓的官吏多有处罚,撤换了凉州大半太守及县令,施政不久便一州大治、边地安宁、功效卓然。
他在担任并州刺史时,岭南发生叛乱,生性勇猛果决的祝良临危受命,出任九真郡太守,平乱立功,被誉为东汉名将。
东汉名将
汉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日南郡象林县(古县名,位于今越南中部)区怜等人起兵反汉。
蔡东藩著的《后汉演义》中说:“交阯(又名交趾,在今越南北部)刺史樊演,发交阯九真兵二万余人,往救象林,兵士不愿远行,倒戈返攻,还亏樊演乘城拒守,觑隙出击,得将叛兵驱散,城郭无恙。但叛兵投入蛮帐,蛮众益盛。适侍御史贾昌,出使日南,闻得叛蛮猖獗,亟与州郡官吏,并力合讨,怎奈岭路崎岖,蛮众负嵎自固,官兵不能与敌,战辄失利,反为所围。”
情势危急,贾昌等飞书乞援,汉顺帝诏令公卿百官商议破敌方略。群臣建议破格选用将帅,大发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兵马,往讨叛蛮;独大将军属下从事中郎李固,力驳众议,独献“良策”。
李固建议皇帝选任有勇略、仁惠之人为将帅,兼任刺史、太守,并和使者一起驻守交阯。采取分化瓦解之术,使区怜叛军自相残杀,以高官厚禄悬赏捉拿叛军首领。
此时,已担任并州刺史的祝良进入皇帝的视野,他在洛阳的政绩再次发挥了作用。汉顺帝任命祝良为九真郡太守,和交阯州刺史张乔同赴岭南。
祝良一到九真,就单枪匹马来到区怜军中,晓谕祸福,示以至诚,招以威信。区怜等人得闻祝良威名,纷纷俯首帖耳,愿遵约束,投降数万人,祝良也因此得名“祝威”。降兵们心甘情愿地为祝良建造起太守府第,岭外复平。
祝良虽有威名,但是其怀柔政策未能长期有效。史料记载,祝良之后,象林县的太平并不长久。祝良因平蛮有功升任车骑将军,调离九真,区怜再次起兵,攻打象林县,杀死县令,随后占领了整个日南郡,自称“林邑王”。此后,直至明代,林邑国被安南(越南)所灭。
让人遗憾的是,祝良这样一位能吏和名将,《后汉书》却没有为他立传,因此,祝良的更多才干我们无法得知。(记者 余子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