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郏山。它像一条长龙蜿蜒横卧洛阳之北,东西横旦数百里,海拔约250米,如同洛阳的天然屏障。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气势雄伟,土质深厚的北邙当作死后长眠的好地方。孟津新庄村附近古冢林立,这就是东汉诸陵和王公大臣们的墓葬区。每当春天清明时节和秋高气爽的重九(农历九月九),成群结队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远望。特别是城北的翠云峰,唐宋时代古木森列,苍翠如云,是人们登高游玩的圣地。每当夕阳西下,暮色茫茫,万盏华灯初上,万户炊烟袅袅,站在峰顶观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伟的宫阙,宽广的园囿,富丽堂皇的楼阁,十分壮观。这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写照。
据《河南府志》记载,自邙山之首白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峰。经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偃师、巩县六县,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山名以县各异,拿洛阳为例,邙山之西北五十里连盂津界之山为谷城山.亦名谮亭山;谷城山南为缟羝山;东为平逢山,亦称郏山;郏山西称郏鄢陌;郏山东转入孟津境,为宜苏山;转南为无涧山;邙山北垂为白马山,亦名白马阪;阪下,为孟津县白_鹤乡。
“邙山晚眺”是指站在邙山之平逢山上眺望洛阳而言。平逢山南下为古王城,东阜为翠云峰。其上树木森森,苍翠如云.故名翠云峰。武则天曾在上边修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避暑宫。每到夏季酷热之日,便带领群臣入宫避暑。
|
资料图 |
|
俗谚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邙山又是古代帝王将相陵墓集中之地。占时百姓也相沿成习。多把坟墓建在邙山,以致使邙山无卧牛:之地。自居易有涛道:“北邙冢墓高嵯峨”。
唐朝诗人张继也写诗道:
山头松柏半元土,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线,鸟鸢作巢街上树。
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诗人王建也写诗道: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基。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每当春暖花开之日,或秋高气爽之时,特别是清明节及重阳节,人们结伴到山上扫墓、踏青、登高,相沿成习。站在山上向南观望,则伊洛山川之胜,尽收眼底.绿荫丛中:十万人家,非常壮观。特别是晚上,遍处灯火,密如繁星,使人们疑为人间天上。大有脱尘超俗之感。(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