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岛路打通工程竣工通车,曾经热闹繁华的上海市场步行街,在呼啸而过的车流中光环渐褪。作为我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在感叹其消失的同时,更应理性地看到,上海市场步行街的变化,折射出城市商业模式及布局的变迁与转型。我市的商业模式,又将走向何方?
随着青岛路打通工程竣工通车,曾经热闹繁华的上海市场步行街,在呼啸而过的车流中光环渐褪。作为我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在感叹其消失的同时,更应理性地看到,上海市场步行街的变化,折射出城市商业模式及布局的变迁与转型。我市的商业模式,又将走向何方?
1、 “步行街”模式风光不再
从痴迷步行街专卖店里的各种流行服饰,到前往大型商场享受“吃喝购玩”的一条龙服务,这是不少人近年逛街方式的转变,80后姑娘张慧便是其中一员。
张慧家住涧西区天津路附近,高中时,去上海市场步行街逛街是一种时尚享受,穿着步行街专卖店里的流行服饰,更是件“倍儿有面子”的事。
“那时候过年买衣服、鞋子,和同学相约聚会,首选地点就是上海市场步行街。”张慧说,但上大学之后,上海市场步行街好像不是那么重要了,新都汇、王府井等商圈逐渐兴起,给了自己更多逛街的选择,很久没去过上海市场步行街了,直到最近知道那里通车了,还有些许怀念。
“上海市场步行街的消失,不仅仅是市民逛街方式的转变,还折射出城市商业模式的变化。”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副秘书长路延熹说。
在商圈布局上,从最早的涧西区上海市场、西工区百货大楼两大商圈各踞一方,到后来西工区王府井、新都汇商圈强势崛起,一时间形成了以市中心为地理坐标的城市商圈。再后来,随着新区开发,城市框架逐渐向洛河以南扩张,开元大道沿线逐渐形成新的商圈。
在商圈功能上,从单一的“买东西”,发展为现在的“吃喝购玩”全方位服务。
在商圈服务理念上,商家更加注重购物环境的优化和人性化服务,如打造高标准卫生区、休息区、母婴护理区等。
2、商圈趋于多核化
近年,随着城市框架拉大,我市商圈逐渐趋于多核化发展。
西工区中央百货不断升级改造,新建建业凯旋广场,逐渐形成与同区域中新都汇、王府井商圈势均力敌的态势;涧西区万达广场、丹尼斯百货等组团,接替上海市场坐上涧西商圈头把交椅。
此外,随着知名百货商家扎堆进驻,我市商圈并不仅仅局限在各自区域发展,竞争更加激烈。2013年,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与达码格利置业公司签约,将在南昌路区域商圈打造的第二家店作为旗舰店。新店的规模比老店大将近一倍,达8万平方米,包含高端时尚商业、大型超市、影院、餐饮等综合业态。
“商圈趋向多元化和多核化后,将使洛阳的商业格局变得更加合理。”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席升阳说,每个商圈都有固定的辐射半径,打破一个核心商圈垄断,走向多个中心商圈并存,不仅能方便市民就近休闲购物,还能分流顾客,缓解环境压力。此外,在竞争压力下,商家会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并促使商品价格更加透明、合理。
3、城市综合体渐崛起
在商圈多核化形成过程中,集商务办公、商业零售、酒店餐饮和公寓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各大商圈吸引消费者的王牌。
国内一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发展较早,如北京国贸中心、上海新天地、深圳华润万象城、广州天河城等。如今,我市城市综合体也呈“遍地开花”态势,主要有新区的泉舜财富中心、宝龙城市广场、正大国际城市广场,涧西区的建业世纪华阳、名门盛世,西工区的升龙广场、天城一品等。
这些城市综合体大多包含大型超市、综合性商城、电影城及珠宝玉器、餐饮、美容美发等商业形态,同时还涵盖住宅、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等。
“城市综合体被认为是‘城中之城’,市民的大部分基本需求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席升阳说,综合体不仅能助推商圈聚集人气,还能完善这一区域的服务功能。
4、出路或在专业化
面对目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多核化商圈及城市综合体,上海市场是否只有“死路一条”?
“上海市场并非发展不下去。”路延熹说,商圈的发展并非取决于是不是步行街等形式。目前我国一些传统步行街依旧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武汉的汉街,不仅有现代商业服务,更有传统的大戏台;开封市鼓楼区旺角步行街,主打民俗特色等。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上海市场做出自己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市场。如可根据目前年轻人消费习惯,打造成以销售韩国等国外品牌产品为主的特色市场;或将其定位精准化,功能细分,打造成以年轻母亲、儿童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母婴产品专业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同时还可根据自身定位,开发相应的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
此外,市场内的各个商家仍需结合自身特点,在本区域内进行错位经营,服务多元化、人性化,集聚人气,繁荣商圈。(记者 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