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规定动作”要做好,“自选动作”更要出彩。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规定动作”要做好,“自选动作”更要出彩。
党政干部进软村、政法干警进乱村、经济干部进穷村、专业干部进产业村、民族干部进民族村“五进”活动,就是瀍河回族区教育实践活动“自选动作”最亮的招牌。
今年3月,瀍河回族区紧扣区情,将辖区18个问题村(社区),分为软、乱、穷、产业、民族等五种类型村(社区),分别派驻专业工作组,问民需、解难题。昨日,记者走访华新社区、东关社区、金家街社区等,打探“五进”活动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
【故事一】一条管道,化解老宋烦心事
宋朝义是华新社区的老住户,阴雨天气他极少出门。原因在于华新社区是老旧社区,没有规划建设雨水排放系统,而老宋家恰恰就位于社区的地势最低点,每逢下雨,雨水就会沿水泥路汇集到家门口,最深时足以没膝。
老宋说,社区不仅排水系统不健全,停车、绿化也杂乱无章。由于没有像样的大门和标示牌,很多人摸不清社区的具体方位。
由于缺乏经济来源,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被“搁浅”,华新社区也因此被划为“穷社区”。
3月底,工作组进驻社区,重点协调项目资金,改善社区公共环境。进驻头一天,从居民代表中征集的30多条建议被公布出来。
不出一周时间,粉刷临街墙体、重建排水沟渠、规划停车位、亮化社区大门等工程相继动工……
“渠通了,气儿就畅了。整治后,社区一下子就亮堂起来,俺老百姓心里得劲着哩!”老宋说。
【故事二】一幕话剧,再现回汉一家亲
这几天,东关社区的范社玲正带着社区演员,精心排练一出宣传民族政策的话剧——
回族老太和汉族老太对门而居。农历十月初一,汉族老太在家门口烧纸祭奠刚过世的老伴的行为,激发了双方的“战争”。随即,汉族老太“抬出”了担任公安局副局长的女儿示威,回族老太也不甘示弱,召回任办事处主任的儿子回来处理。然而,两位老人没想到儿女们都“胳膊肘往外拐”,站在回、汉两民族和谐相处的角度劝说各自的母亲。最后,社区主任出面调解时说道,有一次回族老太心脏病发作,是汉族老太帮忙拨打120,才及时得救;而每年开斋节,回族老太也经常给汉族老太送香油。两位老太听后都惭愧不已,最终握手言和。
这出话剧的创作者,就是该区派驻东关社区工作组成员买英帅。东关社区是传统的回民聚居区,回族居民占30%,同时,也是典型的散杂居住型社区。
“通过演出话剧,能更好地宣传民族政策,增进民族感情。”买英帅说。
【故事三】一段缓坡,出行不再“绕弯子”
前两年,金家街社区民族路改造提升顺利完工。这件原本应该让老百姓高兴的事儿,却给其中一栋居民楼的近百户群众添了“堵”。
问题就出在这栋居民楼通往马路的出口,仍设有道牙,而不是缓坡。如此一来,群众骑车出门,都要把车子搬上搬下,十分麻烦。腿脚不好的老年人,出门还要绕着走。
由于民族路是市政道路,社区不能私自改建,多次反映无果,这一“堵”,就是两年。
今年3月,以瀍河回族区委书记张文选任组长的工作组进驻金家街社区。把出口3米宽的道牙变成缓坡,成为张文选进驻后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
“没想到‘五进’活动规格这么高,没想到工作抓得这么具体,没想到整改得这么迅速!”金家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青玉用了三个“没想到”来形容“五进”活动。
帮忙不添乱,亲民不扰民。自“五进”活动开展以来,瀍河回族区18个工作组围绕“软、乱、穷、产业、民族”五种类型村(社区),出实招、动真格,先后摸排出症结问题73个,制定针对性措施63条,梳理出25个“四风”问题,已立整立改22个;同时,化解矛盾纠纷86起,解决信访案件5起,落实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79个。
“五进”活动期间,瀍河回族区还将着力选能人、强班子、增活力,为基层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记者 白云飞 见习记者 张宁 特约记者 王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