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俺们宽敞明亮的社区服务中心,再看看里面设置的绿色网吧、居民学校。这都归功于‘1+4’结对帮扶活动啊!”日前,在基层工作20多年的老城区道北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文成,谈起“1+4”结对帮扶活动时很激动。
“瞧瞧俺们宽敞明亮的社区服务中心,再看看里面设置的绿色网吧、居民学校。这都归功于‘1+4’结对帮扶活动啊!”日前,在基层工作20多年的老城区道北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文成,谈起“1+4”结对帮扶活动时很激动。
“1+4”结对帮扶是老城区去年推出的服务群众专项活动。所谓“1+4”,即老城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办事处、1个社区(村)、1家企业(项目)和1户困难群众,每月深入联系点不少于2次。
该活动实施一年来,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对于群众和企业而言,该项活动也确实成为真解难题、真见实效、真重长效的群众路线样板。
真解难题 4个月建成社区服务中心
老城区老建筑多,但缺乏规划,社区服务设施不完善。在“1+4”结对帮扶活动中,老城区从本地实际难题入手,许多老旧的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得到提升
17日下午,记者在老城区道北社区服务中心看到,这个去年7月投用的高标准服务大厅,设置了计生、社会保障等7个服务窗口,还有供办事群众使用的休息椅、饮水机、复印机等设施。
“以前老百姓来办事可没这么方便,我们自己都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问题。”陈文成说,道北社区原有办公用房非常狭窄,没有统一的服务大厅,老百姓前来办事,领表、盖章往往得跑好几个房间。
去年,在“1+4”结对帮扶活动中,老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剑锋联系该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与道北社区辖区内的洛阳新恒顺房地产开发公司联系,最后,该公司表示愿意无偿提供120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用于建设服务中心。
就这样,仅用了4个月时间,道北社区就建成了全新的服务中心。
“居民们享受一站式服务,我们工作人员在需要群众配合时,也容易了很多!”陈文成说,结对帮扶活动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难题,这样不仅赢得了群众支持,也直接推动了干群关系优化。
真见实效 花更多时间到一线解决问题
企业诉求主要集中在行政审批、配套服务等方面。老城区形成一套服务企业机制,要求分包领导现场办公、服务前置,在优化环境方面产生实效
中电·阳光新城小区是老城区的一处大型保障房住宅区,如今6000套保障房已全部投用,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而周边一直没有建设垃圾中转站。
老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钱群联系中电华软投资集团。在了解到该公司存在这个问题后,他立即与环卫等部门协商,在小区附近建设了垃圾中转站。
一年来,类似的帮扶活动还有很多。中电公司提出的道北五路路灯和绿化问题、道北四路修建问题、中电社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等,都得到了解决。
“‘1+4’帮扶活动要求结对领导每月与联系点至少联系2次,领导走进项目一线,现场研究、解决问题的时间越来越多。”中电公司党支部书记聂殿军说,领导主动上门在促进企业发展上见到了实效。
真重长效 不仅解群众一时之忧
结对帮扶并不新鲜,真正实现帮扶常态化才是关键
“结对帮扶活动送来了温暖,帮助我找到了新的人生希望。”这是道北路办事处春都社区居民鲁娜的深切感受。
6年前,她因为意外造成下肢瘫痪,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老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金乐与她结对帮扶。李金乐不定期带队到鲁娜家慰问,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近日,李金乐又一次来到鲁娜家走访,他给鲁娜的女儿带来《儿童文学》《中华美德故事》等书籍,鼓励她好好学习。
“区领导结对帮扶,使心灰意冷的鲁娜重新树立起信心。”道北路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蔡宜恺说,社区为鲁娜办理了低保手续,联系领导还协调了一家爱心企业,对鲁娜的女儿进行助学帮扶,区分学段标准,资助其一直到大学毕业。
李金乐认为,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不仅要解群众一时之忧,更要帮他们找到生活方向,这才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真正内涵。
(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石智卫 金起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