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我市遭遇了“50年以上一遇”的特大干旱,地形条件复杂、人口居住分散的嵩县丘陵山区,却基本未因干旱发生人畜饮水困难。这一奇迹的出现,源于遍布在这里的一个个小水窖。
|
水窖建设现场 |
|
今年入夏以来,我市遭遇了“50年以上一遇”的特大干旱,地形条件复杂、人口居住分散的嵩县丘陵山区,却基本未因干旱发生人畜饮水困难。这一奇迹的出现,源于遍布在这里的一个个小水窖。
水窖遍布抗大旱
近日,我们前往嵩县何村乡,汽车在山路上盘旋,不时看见一个个像倒置的饭碗一样“扣”在路边的水泥包,这些“扣碗”有时十分密集。同行的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说,这些都是附近居民修建的集雨水窖,是山区群众赖以生存的水源保障。
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嵩县于1999年开始连片修建集雨水窖,将雨水收集、保存起来,供全年使用。县委、县政府承诺,“群众打多少,政府补多少;群众打到哪里,政府补到哪里”,鼓励群众建设水窖。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14566座集雨水窖,解决了6.5万余人和2.3万多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实践证明,小工程发挥了大效益,在今年夏秋的严重旱情下,集雨水窖保证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小水窖解决大问题
在何村乡安岭村,59岁的村妇周团见有客人来访,忙拎出暖水瓶请大家喝水暖和暖和。她家厨房的外墙边砌着水泥池,两个水龙头从墙上伸出来。周团拧开水龙头,立即有清洌的水哗哗流出。
周团全家9口人,共有2个水窖,每个窖的容积是50立方米,每年利用汛期集雨,可保全家一年生活用水。“以前哪想过能用上自来水。”周团说,没有水窖的时候,村里人全靠村口边的露天大坑吃水,水坑中杂物多、水质差,而且人和牲畜饮水共用一个水源,很不卫生。2000年有一次严重干旱,水坑干枯了,村民只能到3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吃,那里地势险,常有人跌倒摔伤。
3年将新建水窖6000个
我们来到何村乡箭洼村,在通往杨岭组道路两旁的斜坡地上,几十个村民正忙着提水、和水泥、挖土、垒砖……十几个水窖正在同时建设,场面热火朝天。
“我们组目前有12个集雨水窖,今年大旱可尝到了甜头,今年要新打18个水窖,再有大旱,不用为吃水发愁了!”村民们说起打水窖,语气中满是兴奋和期待。
今年,为加快农村抗旱吃水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农村抗旱减灾能力,我市出台了《洛阳市农村抗旱吃水工程建设奖补办法》,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吃水工程建设。
根据奖补办法,我市采取“政府引导、行业指导、群众自愿、先建后补”的原则,按照水窖容积进行资金补助。以50立方米容积水窖为例,修集水渠、沉淀池,装过滤网,接水管入户,全部建成需要7000多元,后期能得到补助3000元左右,补贴将近一半。一个村民给我们算了笔账:“一个50立方米的水窖蓄水后,一个四五口人的家庭维持正常生活,一窖水能用1年。”
据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计划从今年起连续3年,每年补贴新建集雨水窖2000个,3年共新建6000个,将解决3万名以上丘陵山区群众和1万头以上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首席记者 石蕴璞 通讯员 陈亚辉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