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赏牡丹 李玉明 绘图
1、前蜀宫苑植京花
前蜀的建立者是许州(今舞阳)人王建。王建年轻时不务正业,大家都很讨厌他。王建在家乡混不下去,就到了洛阳,在花商徐太公手下从事牡丹等花木生意。黄巢起兵后,朝廷在洛阳招募兵士,徐太公见王建勇武有力,就建议他从军。王建从军后,迅速成为唐军的八大将军之一,在剿灭黄巢的战争中屡建奇功。黄巢败亡后,他被封为节度使镇守四川,并被封为蜀王。公元907年,朱温篡夺唐朝政权建立后梁,定都于开封(后迁洛阳)。王建割据称帝,国号蜀,以成都为都,史称前蜀。
五代、北宋时,四川学者黄休复《茅亭客话》载,在前蜀之前,四川没有牡丹,“至伪王氏,自京洛及梁洋间移植(牡丹),广开池沼,创立台榭,奇异花木,怪石修竹,无所不有,署其苑曰:宣华”。文中的“伪王氏”是作者对前蜀君主王建的蔑称,“京洛及梁洋间”指的是洛阳、梁州(今陕西汉中)和洋县,说前蜀牡丹是王建从这些地方移植的。
牡丹进入四川的引种者是徐延琼,他是洛阳徐太公之子。王建称帝后想建宣华苑,想到了洛阳牡丹,就派专人到洛阳去接徐太公一家,同时请他们把洛阳各品种牡丹的种苗一并带到蜀国。徐家很高兴,就购齐了各种牡丹种苗,历经艰辛,举家到了成都,把牡丹成功地种在宣华苑中。
《十国春秋》载,徐延琼的两个妹妹都貌美如花,王建将她们纳入后宫皆封为妃。大徐妃生子王衍,在王建去世后继承了帝位。
徐延琼营建豪华的宅第,不惜重金购置牡丹新品种,于是牡丹进入前蜀的贵族宅第中。王衍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在宣华苑扩大牡丹种植面积,皇室贵胄喜爱牡丹成一时之风。
2、寿安红落户四川
寿安红是牡丹的一个品种,分两种,一种是细叶寿安红,另一种是粗叶寿安红,都是千叶红花,在后唐时见于寿安县(今宜阳县)锦屏山中,由寿安县令献给皇帝,在皇家园林中栽植成功。
从隋朝开始,洛阳牡丹的花王已历数届,隋朝时花王是颤风娇,盛唐时期是一捻红,到后唐时寿安红成为花王,并传入四川。此时的四川已江山易主。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后唐遣魏王李继岌、大将郭崇韬、驸马孟知祥发兵攻蜀,28岁的前蜀后主王衍和宰相徐延琼等被灭族。孟知祥因皇亲之故,被任命为蜀地的军政长官。次年四月,后唐庄宗在兵变中被杀,魏王李继岌在渭南(今属陕西)被害。大将李嗣源窃取政权,在洛阳称帝,是为后唐明宗。在后唐朝廷发生这一大变动后,孟知祥萌生了据蜀中称王的念头,对于来自后唐朝廷的命令开始实行抵制的政策,不再缴纳租税。
孟知祥要求后唐明宗给他独自治理四川的权力,明宗答应了他,封孟知祥为蜀王,同时赐以宫中培育的花王寿安红,以示恩宠。
孟知祥喜欢花木,因此前蜀时的皇家园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牡丹花开时节,他常带蜀地官员赏花。见到寿安红后,他很高兴,将其种在园子里。这样,成都牡丹又增加了一个新品种。
后唐明宗一死,孟知祥就在成都正式称帝,建国号蜀,史称后蜀,是为后蜀前主,时为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4年)闰正月。
3、后蜀后主嗜牡丹
孟知祥称帝的当年六月在一次酒宴上突然发病去世,其子孟昶即位,史称后主。孟昶爱牡丹如命,人称花痴天子。南宋胡元质《牡丹记》说,孟昶在宣华苑广植牡丹,“名之曰牡丹苑”。
孟昶大面积种植牡丹,种苗从何而来?他的爱妃花蕊夫人在《宫词五十八》中写道:“牡丹移向苑中栽,尽是藩方进入来。未到末春缘地暖,数般颜色一时开。”“藩方”指藩属之国即后晋,孟昶即位不久,后唐大将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建立后晋。石敬瑭畏惧后蜀,所以向契丹和后蜀同时称臣,甘为两国的藩国。孟昶喜欢牡丹,就让后晋进贡了大量牡丹种苗。
孟昶登基后的第九年,牡丹苑中出现了一个奇迹,《牡丹记》载:“牡丹双开者十,黄者白者三,红白相间者四,后主宴苑中赏之,花至盛矣。有深红、浅红、深紫、浅紫、淡黄、钷黄、洁白、正晕、倒晕、金含稜、银含稜、旁枝副、搏合欢,重台至五十叶,面径七八寸,有檀心如墨者,香闻至五十步。”孟昶大开宴筵,请百官和命妇前来赏花,花蕊夫人咏诗道:“殿前排宴赏花开,宫女侵晨探几回。斜望花开遥举袖,传声宣唤近臣来。”
孟昶赏花后把牡丹的新奇品种赏给群臣,于是宫苑牡丹很快就种在了群臣的后花园里。孟昶每月给后宫三千佳丽发买花费让她们去花市购花。
后蜀以牡丹而兴盛,也因牡丹而亡国。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春,宋太祖发兵击蜀,从开封到成都城下,仅用了两个多月,其间竟未遇抵抗。宋军兵临城下之时,孟昶和文武百官都在饮酒赏花,一个个醉得人事不省。14万成都守军群龙无首,不战而降,成了战俘的花蕊夫人对他的战俘老公叹道:“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4、天彭牡丹甲四川
北宋赵抃(biàn)《成都记》载:“彭门牡丹在蜀为第一,洛阳花最盛,独彭门有小洛阳之称。”南宋陆游《天彭牡丹谱》说:“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彭门、天彭均指彭州。
在前后蜀之前,川地牡丹多为野生且单瓣,被称为川花。陆游说,川人尤贱川花,根本无人买。两蜀时期,彭州为辅郡,军政长官都是皇亲国戚,他们把皇帝赏赐的牡丹栽在了彭州,这里的土地又适合牡丹的生长,因此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发展。
北宋末年到南宋时,彭州牡丹达到极盛。陆游说:“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遗风……往往即花盛处,张饮帟幕,车马歌吹相属。”这是南宋彭州的赏花盛况,与北宋洛阳极为相似。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宋之际洛阳人迁入四川的不下10万人,这里有大批的花工,把养花技术和花俗也带到这里。这个时期,彭州牡丹增加了65个新品种,这是京花和川花嫁接交融后形成的,两种牡丹借彭州、洛阳花工之手,成功地实现了历史的对话。
川花京花共芳菲,牡丹作为友好的使者,穿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到了四川,谱就了洛阳与成都、彭州的千秋友谊。如今,我们更应以花为媒,加强与成都等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共同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洛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