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本报推出关注“日间照料”养老新举措系列报道。这两日,有的试点开始尝试供应午餐、晚餐,这个新型养老模式,受到不少老年人的欢迎。更有不少老年读者致电我们,表示这种模式真正解决了他们的现实难题,他们希望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与活动能越来越多。
|
老年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吃午饭 |
|
25日,本报推出关注“日间照料”养老新举措系列报道。这两日,有的试点开始尝试供应午餐、晚餐,这个新型养老模式,受到不少老年人的欢迎。更有不少老年读者致电我们,表示这种模式真正解决了他们的现实难题,他们希望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与活动能越来越多。
背景:养老压力催生“日间照料”新探索
在涧西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4.87%,总人数达到76324人。目前,涧西区有民办养老机构10家,设有床位1500余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7万余名老年人该如何安度晚年?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市提出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到“十二五”末,全市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机构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
而社区养老该如何实现?目前社区是否有能力提供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社区养老?
据涧西区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以社区目前的人力、物力,单凭社区力量实现社区养老很难。部分城市也在尝试“日间照料”的新模式,但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由政府主办的面临服务运营和工作人员问题,由民营企业主办的面临房租和用工成本较高、收费可能不被老年人接受的问题。
所以,目前我市尝试了由政府提供政策、部分资金支持与业务引导,民营企业提供人员与服务的模式,这样既可以降低老年人享受“日间照料”服务的成本,又能丰富“日间照料”服务的内容。该模式要求企业免费提供日间照料中心的人员及服务,只对用餐等其他服务项目进行低价收费。
企业:保证公益服务的公益性质
企业既要免费提供日间照料中心的人员及服务,又要在用餐环节实行低价收费,那么靠什么盈利?
涧西区养老服务中心是参与涧西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的企业,该中心有关负责人赵国华说,“日间照料”模式诞生时间尚短,很多具体操作仍在探索中,但他们已有了一个规划。
赵国华说,“日间照料”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推出的,他们首先需要保证日间照料中心目前所推出的一系列公益服务的公益性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之后才会进行经济效益的探索。
在每个社区里,每个老年人都可能有越来越多的需求,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上门服务。涧西区养老服务中心就准备建立自己的专业队伍,为老年人上门服务。当然,这些服务是有偿的,但一般会低于市场价。
涧西区养老服务中心理想的运作模式便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平台背后会有多项与老年人需求有关的服务项目,老人只需拨打一个热线电话,中心的工作人员就会带服务人员到老人家中服务并收集老人对服务的反馈意见,确保老人的安全与服务质量。服务质量较差的企业将被淘汰。
民政部门:监管要有,具体措施仍在研究
是不是什么样的服务都可以推向老年人?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由谁来监管?
对此,涧西区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说,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日间照料中心是由社区主办、企业提供服务,民政部门、社区和办事处都负有监管责任,民政部门还将引导企业发展。不过,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具体的监管措施还在研究。
对如下问题他们已在考虑:企业所推出的服务项目,要经过民政部门审核才能推向市场;服务项目定价,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协商;每一个在日间照料中心活动的老年人,其基本资料都将被纳入服务对象数据库;社区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监管、丰富日间照料中心的活动,确保老年人的权益;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取得上岗证才能上岗。
社会学者:社会应给予关注与鼓励
对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学者安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安锋认为,在巨大的养老压力下,引入民营企业参与“日间照料”养老模式,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探索,社会应给予关注与鼓励。
而对于盈利问题,安锋认为,既然引入企业,如果其不盈利,反而不利于这种模式的长久发展。日间照料中心其实就是企业提高知名度的公益平台,后续服务才是其盈利点。
但是安锋认为,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兼顾社会效益与公益性质。作为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与政策扶持,不断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水平,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